第一百一十六章 内帑(1/2)
朱厚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很难看清楚杨廷和这个人但有一点朱厚心里非常明白知道自己现在要处理好朝政离不开杨廷和与其他内阁大臣的辅助不然诺大的帝国朱厚现在根本无法驾御。
朱厚在沉思默想着一时之间神思恍惚而杨廷和坐下来之后也沉默起来寻思该怎么向皇帝解释大同宣府的事情幸好两人的自制力都非常强片刻之后纷纷清醒过来总不能让皇帝亲口动问吧最后还是杨廷和先说话了。
“皇上臣前来是想向皇上解释清楚此次边防之事。”杨廷和恭敬说道:“确实不是臣等玩忽职守对九边重镇漠不关心而是另有原因的。”
“还请杨辅为朕解惑。”朱厚眼眉一挑收敛心神说道到要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刚即位一个多月就碰上这种事情这让朱厚如何不生气。
“先帝曾巡幸宣府在那修建行宫耗尽当地的钱粮……。”杨廷和轻声细语的解释起来语气非常的委婉隐约东掩西藏的暗示。
朱厚这下也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根源还是出自正德皇帝身上前两年正德皇帝巡幸宣府到了那之后觉得这地方深合心意干脆就在那里住了下来中途还和蒙古鞑靼干了一架这期间所花费的钱银无数而且正德身边的人全都是敛财高手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尚且不算主要还刮皮三尺把宣府大同闹得乌烟瘴气的直到正德皇帝驾崩杨廷和与诸位大臣才把宣府行宫里的金银珠宝运回京城。但是钱银已经所剩无几。
“朕明白了赈济之银从内帑中出具体要多少杨辅递个折子来朕照批就是。”朱厚无奈说道心中的火气全部熄灭了既然是先帝在位时的遗留问题。朱厚当然要承担现在地义务。
“臣与诸位学士商讨之后请皇上拨款三十三万两其中二十万两给宣府。十三万两给大同。”杨廷和见状连忙从袖套上拿出奏折来呈给皇帝说道:“同时还请皇上允许两镇有应该抄没入官银两及家产、庄田、地土的可交由当地官员会估变卖折合之银尽留本镇充赈以减轻朝廷的压力。”
“准奏。”朱厚干脆说道。反正都支出几十万两银子了。也不差那么一点。
“那臣先行告退处理此事了。”杨廷和微微笑颜向皇帝辞行。
杨廷和走后朱厚心里有些郁闷并不是因为赈灾的事情因为朱厚非常清楚。户部银库真的没有余钱了只有在太仓之中尚有二三十万两银子但这是储备之银是用来救急用的平时可不能轻易动用。
让朱厚感到郁闷地是户部的银子从来没有宽裕过每年能勉强持平就不错了如果以后再在这样的事情生接二连三地动用内帑。那自己的私房钱岂不是耗尽一空。那岂不是连京城皇亲国戚与守将的俸禄都没有办法支出。
一般来说皇帝的私人收入主要来自于每年一百万两的金花银。但每年需要从金花银中额定支出大约二十万两给京师的武将作为俸禄还要应付各种各样地皇室开销皇帝真正到手地银子并不多。
“黄锦去把管理内帑的官员给朕宣来。”受到张信的熏陶朱厚对钱银变得有些在意起来他还记得当年在兴王府的窘境所以要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朱厚思考得很明白既然不能做到开源那就要节流了看看皇宫内有什么不必要的开支能撤销的尽量撤销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吾皇万岁。”
负责管理皇帝内帑地大大小小十几位官员战战兢兢的俯跪下心里不停的在打鼓不知道皇帝召见他们到底有什么事情朱厚淡淡的扫视底下不受惊宠的官员给黄锦使了个眼色安稳的坐在宝座之上闭上养神起来这种琐事当然用不着皇帝亲自出马。“皇上有旨你们把今年内帑支出的银两仔细的述说一遍如有遗漏之处一经查实必严加惩处。”黄锦向朱厚行礼转身对官员们叫喊道声音虽大却没有盛气凌人之感。
十几个官员面面相觑起来怎么皇帝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难道皇帝知道了些什么想到这有些人心里顿时冰凉起来但却不能违背皇帝的旨意按官职大小一一上前禀报可能是碍于皇帝地威严汇报地时候官员们总是吞吞吐吐语言重复词不达意到这个时候官员们更是汗流浃背惶恐不安。
用眼睛的余光瞧见皇帝没有不耐烦之意官员们地心里这才稍微安稳一些幸好皇帝召见他们的时候让他们带上帐本不然这个时候官员们脑袋一片空白恐怕连话都说不出来还谈什么汇报情况。
一个时辰之后汇报终于完结内帑支出的情况朱厚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却继续在宝座上假寐而内帑官员们却不敢有所惊扰哪怕是膝盖已经疼痛得快要承受不住也要纹丝不动的保持下跪俯的动作。
官员们汇报的帐目非常清晰无论是收入与支出都详细的记录在案京城将领的俸禄皇亲国戚的赏赐皇宫后妃们的月俸还有皇帝本人的花销一分一钱银子的来源出处都无懈可击但朱厚心里却非常的怀疑。
别以为朱厚没有看过帐本在兴王府的时候张信经营王府商铺时每个月都向朱厚汇报情况朱厚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张信有一句话朱厚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帐本永远不可能记录得清清楚楚的。除非这帐本有问题小数额的进帐支出永远都是一笔糊涂帐别妄想对这个明察秋毫。
虽然那时张信向自己不断的解释其中的原因朱厚却始终还是迷惑不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内帑帐目地怀疑连几分几钱的银子都记得这么详细。明显是在糊弄皇帝朱厚心里火气又冒了出来但却不动声色的挥手示意。
“皇上有旨。各位大人且先退下。”机灵的黄锦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传旨叫道。
官员们大呼万岁之后带着满腹的狐疑纷纷退下心里却带着几分侥幸以为这不过是皇帝地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悬挂的心终于安稳落地。
“看来有人觉得朕年轻好侍候。居然胆敢欺瞒朕。”待官员们退下之后。朱厚这才睁开眼睛语气冰冷地说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皇帝什么都可以容忍但就不能忍受的就是欺骗朱厚也是如此。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黄锦宣张侍读觐见。”朱厚淡淡吩咐道这种事情交给他处理最合适不过了若内帑官员真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肯定瞒不过他的眼睛同时朱厚心中有一个想法在兴王府时张信给朱厚的印象是个非常高明地理财高手如果把自己地内帑交由张信管理。那比交给他人更加让朱厚放心。
刚才在大殿上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的时候。朱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这与当年在兴王府时王府由于兴王丧事使得王府钱银紧张无力进贡的情况相符最后还是在张信的连番妙手下王府不仅渡过难关而且还越加昌盛起来。
想到张信管理内帑之后财源滚滚的情况朱厚心里激动不已谁说当皇帝不缺钱地皇帝更加需要金银连孔子都说过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那就必须要足兵足食民信做到这三条都离不开银子幸好朱厚现在还保持理智不然会直接任命张信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财政大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