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龙游帮(1/2)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小王暗暗地想道,有如此恢宏气势的建筑与庞大势力,龙游帮却起了这样一个名字,绝不仅仅是飞龙在天,遨游四海之意;也大有可能是一种励精图治或者韬光养晦之计。
事有反常必为妖。
寅大将的这句话,小王是牢牢记住,并深有体会的。所以,虽然龙在云低调,但保不齐来一个扮猪吃老虎。
小王印象中,古代“扮猪”扮得最像,“吃虎”吃得最彻底的,首推越王勾践。
勾践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不但不去殉节以谢先王,还厚着脸皮归降吴王夫差。最后被囚禁于石屋之内,受辱于强梁之下,亲身为奴,妻子为婢,他本人也光着胳膊光着脚,蓬头垢衣,扫牛圈,拾马粪。
更为令人不齿的是,他不尝夫差之粪而获取信任,这种“扮猪”精神,确是人所不能忍者。
可他一旦获释回到越国,便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阴谋复仇。最后,靠一套连环的“釜底抽薪”,居然把吴王夫差扳倒了,到夫差被俘时,勾践却现出凶神恶煞的本来面目,仗剑指着夫差说:“世无万年之君,你总难逃一死,嘿!还要我亲自动手不成?”
小王一想到此节,就背后冷风飕飕,勾践扮猪多么可怜,在吃虎时又何等恶煞?可见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在于吃虎的英雄气概,而在于扮猪之涵养,在世界打拼也是如此,肯吃亏的必有好处。
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还有那个大司徒王允计害董卓时的手段,其奴颜婢膝之丑态,真的做到猪相十足。他以一个朝臣之尊,竟然去巴结董卓的干儿子吕布,先送笔大礼,引吕布登门答谢。
连吕布都说:“布乃一相府将,司徒是朝臣,何故错敬?”王允答:“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允非敬将军之职,实敬将军之才也。”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弄得吕布飘飘然起来。
可等他再请董卓时,却又毕恭毕敬地吹捧:“允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太师功得震于天下,若舜之受禹,禹之继舜,正合天心人意。”又说:“自古有道代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
乐得得董卓笑到见牙不见眼,说:“若果天命归我,司徒当为元勋。”
看王允这副诌佞相、奉承话,确已到了为孔子所鄙视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地步,但在“求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施计要求之下,“吃虎”的猪相,却做得十分到家,所以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便一反媚态,指责董卓喝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从这两副早晚变化不同的脸孔,由**相变成屠夫相,可以看出凡任何一场斗争,定要经过一段艰苦的历程。
古语有所谓“变生肘间”,俗话也说“吃碗面反碗底”的,正说明人与人相处,就会发生利害冲突,也即经常有“扮猪吃虎”的阴谋发生。
正胡思乱想着,炮声骤响,抬头一看,迎面走过来大队的迎宾人员,。
前面几位一看就是位高权重之人,面容虽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的肃穆异常。
后面整齐的队伍列开迎宾的阵势,人数不多,不过数百的样子,但红黄蓝白黑五色服饰分明,队伍整齐如刀裁一般,令人不由得心中赞叹。
抬头看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矮胖老者,鹤发童颜,颇有得道高人之相。更为吸引人的是,此人衣着朴素,一袭蓝衫,极其整洁简约又凸显低调华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