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1/2)
虽然很多人都并不看好《沉默的羔羊》这种新类型电影,但是首映之后的火爆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到底有多火,或许用票房数据来看更加直观,首映当天票房报收200万,票房超过千万,总票房三千五百万,超过《福星高照》,比《英雄本色》略低一筹。
不少人都奇怪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好的电影却能如此成功,而香江的成功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海外的成绩才是真正的令人瞠目结舌。
日韩、东南亚、欧美,《沉默的羔羊》总票房累积1.8亿美元,超过了十亿港币,这个数字被爆出来之后,整个香江的人都感觉不可置信。
而张耀,看到这个数字却是摇了摇头,利致看后就道:“现在整个香江都将你捧上天上了,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香江电影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看你的样子似乎还不满意?”
张耀就道:“也不能说是不满意,但这真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原本的轨迹中,《沉默的羔羊》上映后总票房超过2.7亿美元,换到自己手里虽然同样是惊呆了所有人,但票房相比起来却是差了不少。
这或许有年代的原因,张耀提前六年将电影给拍了出来,两个时代消费能力、市场等等都不一样,票房没那么高也在情理之中。
就像后世的内地电影市场,零几年的时候一部电影票房能过亿就已经很不得了,还有亿元票房俱乐部的说法。
但几年之后,大片票房十亿起才算得上是好成绩,电影市场是越到后面越成熟,这么想来也说得过去。
但张耀觉得,除了这样的原因之外,影响票房的原因还有这是一部香江电影这个本质,在欧美市场,如果是一部好莱坞电影的话,票房可能会更高。
说起来心里很是不爽,但不得不承认现在是西方文化强势,对于中国、乃至亚洲的东西欧美人都有一定的偏见,这绝对也是一个原因。
利致一听就道:“别人可能难以理解,但对我们这些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来说,这都是很容易理解的,有时候也没有办法。”
“所以说我们还要努力。”张耀就说道:“这次不行那就下次,我就不信攻克不了,等全世界所有精彩的电影都是我们的,我看他们还能怎么选择。”
“在这一路上,我都会陪着你。”利致很主动的做到张耀怀里。
张耀抱着她,很难得的并没有做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而是说道:“外汇市场都准备好了吧,我说的大事件马上就要来了。”
利致点点头道:“都准备好了,都等着你安排呢。”
现在是85年,张耀所说的大事件其实就是后世人所共知的《广场协议》。
80年代开始,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而这时候的rb正处于黄金时期,甚至叫嚣着要买下美国,美国理所当然的盯上这个干儿子。
说白了,《广场协议》其实就是薅羊毛,从rb这头肥羊身上薅羊毛。
《广场协议》签订,在人为的干预之下美元开始对日元贬值,从一开始1美元兑250日元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1美元兑200日元,最低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
对于张耀这个早就准备好等着投资倒把的人,最简单的来看就是,他用一个亿美元兑换250亿日元,什么都不用干,等日元升到到120的时候,他手里的250亿日元就可以兑换两个多亿美元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