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京钢(2/2)
“在未来为了零八年的奥运会,京钢因为高耗能高污染开始关停搬迁。我觉得现在随着国内经济好转,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首都和城市,像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搬迁是必然的。而且在我的那个时代进行的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看,有本地户口的人有1300多万,没有本市户口但常住的有5000万,流动人口1000万(本次人口普查的地区是燕京市所有地区包括郊区县),哪怕是世纪初都有一千多万,现在就要考虑首都圈的重工业搬迁问题。”顾苏说道。
顾苏起头使坏,那么后面的人们也就放开了,就未来的首都城市的发展各抒己见,纷纷献计献策,对如何牺牲京钢之小我,完成首都之大我,各抒己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完全没有考虑京钢自己的感受。
会后的会议记录写的是花团锦簇,洋洋洒洒。但翻译过来大致的意思就是京钢公司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企,应该发扬过去的优良作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提前做好搬迁出燕京的工作。
然而作为一个首都圈的地头蛇,京钢拥有几万职工,是京城第一大势力。想将京钢踢出燕京,这简直是捅马蜂窝的事情,一开始参与会议的各部门领导们不是不知道京钢有地盘可以建设红警矿产冶炼厂,但是不想去触碰京钢这个霉头,所以刚想到就将这个念头给踢出脑海。
当顾苏提出这个大麻烦的建议的时候,所有的部门领导开始审视这个建议的合理性。仔细的想一想,这件事还是能做的。于是第一次的会议就到了这里,各部门的领导们开始拿着顾苏给予的理由添油加醋的一番改造之后,寻找潜在的盟友。要想踢走京钢这个庞然大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动手发难,这样才能够将京钢拿下。
经过几天的串联,京城的政治气氛有些云谲波诡起来,政治局也是对下面各部门的串联提高了警惕,以前的政治风波才刚刚过去,所有人都有心理阴影。一时间京城的气氛如同黑云压城一般。
这种私下的串联是作为下属部门的大忌,不过牵头的是顾苏的“西山基地”水电部,天朝造船业以柴老牵头,后面拉过来的燕京市委市政府,等一系列的大大小小的部门。以完成红警基地建设任务的论证会的名义,各部门被拉拢过来,唯一忘掉的就是京钢。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中央最先得到确切的消息,不过没有进行干预而是看着下面进行折腾,对于中央来说,京钢必须要保住,职工必须得到妥善安稳的安置,不出问题,就行了。中央也乐于看到京城能够腾出一大片地方,进行未来的城市规划,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供给压力。
由于动作很快,两到三天的时间,就串联完毕,京钢方面才刚刚嗅出了一点味道。然后各部门以市政府牵头,开了一次燕京作为首都圈的未来规划会议,这个会议的其中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京钢搬迁。为了进行保密,会议的召开地点,放在了红警主基地里指挥大厅。
快刀斩乱麻,会议在一天之内就召开完毕,然后会议的结果就被送到了中央进行审批。后续的利益分配什么的等将京钢搬走之后再进行讨论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