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大号的过山车(1/2)
叶云龙详细的跟陶明解释了一下,陶明听了几句就明白了,其实说来说去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
克什米尔是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地方,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相交,使它变成了高低不平的大峡谷,总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印度控制了大约52.5%的地区,巴铁控制了剩下的大部分地区。
说到克什米尔地区就不得不说一下拉达克地区,拉达克地区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占了‘克什米尔’的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大小,比台湾省还大1万平方公里,曾经是华国藏族的主要居住地,1834年被英国侵占,后被印度继续侵占,华国从未放弃过对这个地区的领土要求,但是也没有采取过措施争取‘拉达克’的回归。
印度反而为了维护对拉达克地区的霸占,以没依据的所谓约翰逊线来要求中国另一块领土‘阿克赛钦’,阿克赛钦地区再加上巴基斯坦还给华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这两个地区就是印度宣称的‘中控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到现在应该说还处于战争状态,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宣布对这个地区拥有全部的主权,而这两个国家的起源就是宗教的问题。
克什米尔17.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2%,其余为少量的锡克教徒和佛教徒。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教派冲突,自古以来就是南亚次大陆的一大顽症,印巴分治时,英殖民者考虑到克什米尔地区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意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悬而不决。当时,控制克什米尔的是个信仰印度教的王公,而众多的穆斯林不愿接受印度教的统治,就爆发了穆斯林反对印度教徒统治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印巴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克什米尔的领土争端,而且使印穆宗教矛盾更加激化,这就为以后印巴的长期对抗埋下了祸根。其后发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都与克什米尔地区的民族宗教冲突有紧密的联系。致使到冷战后,印巴依然冲突不断,并且经常有升级的危险。
对于克什米尔地区,能愉快合作的就只有巴基斯坦了,和印度没什么好说的,两国目前不打仗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更别指望合作建设了。
所以陶明的方案选择的是直接从基地出发,经过喀什到瓜达尔港口,而这条线路目前有一个项目也正在施工,那就是中巴铁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