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野火角斗场(1/2)
快餐店里,苏彻看着潘狼吞虎咽地席卷着桌上的食物,暗自在心里叹了口气。
潘就是苏彻从几名非裔地痞手下救出的男孩,一名乐土“托孤”。像他这样不是孤儿的孤儿在纽约还有数百名。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在小小的年纪便因为疾病或意外生命垂危,因而被允许接受手术,将意识迁入乐土。而他们的父母通常不具备签约资格,只能将他们委托给未成年人监护中心(mgc)代为抚养。
使这些家庭骨肉分离的根源就是虚拟世界法第一修正案。
乐土降临之初,并不存在签约资格审查制度。然而随着签约者大量涌入,政府很快发现:乐土是一项从各方面冲击着现代社会根基的变革。政界精英们以为,这样一个危险的东西,必须给它套上枷锁。签约资质审查制度就是最早被抛出的枷锁之一。
虚拟世界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公民只有到达退休年龄才可自主选择成为乐土用户。未达到年龄的公民,只有在将死的情况下,由指定医疗机构出具证明,经过多部门严密审查,才可被允许接受意识转移手术。
第一修正案的铁律之下,许多像潘这样的未成年人彷徨地进入乐土,也成就了托孤行业的繁荣。纽约市监护中心实际上是小指党旗下的产业,以小指党声名狼藉的程度,和纽约市民对其的厌恶和惧怕程度,可以猜想到潘在监护中心过着怎样的生活。
少年潘是个戒备心严重的小家伙,不过在苏彻邀请他大餐一顿之后,还是勉为其难地打开了话匣子。
苏彻好奇地看着潘的战斗伙伴,一只蛛形机器人。它外形粗糙,甚至有点破烂,身上的零件新旧不一,大小也不怎么匹配,到处都显露着拼凑的痕迹。很难想象,它还能发挥出可观的战斗力。苏彻很想拿起机器人仔细研究一番,不过潘明确表达了禁止触摸的信号,苏彻只好讪讪收回手臂。
初次见面的时候,潘正带着彼得—他的机械伙伴获胜而归,在不久前的地下比赛中,他打败了两个难缠的对手。对于初显身手的彼得来说,这已是难得的胜利。潘希冀着有一天可以和彼得登上野火角斗场,成为万人敬仰的角斗士。为此,他把过去两年的时间都倾注在彼得身上。得益于家庭的耳濡目染,潘在摆弄机械方面颇有天赋。正当他为了日后的远大前程志得意满之际,那些输不起的混蛋偷袭了他。这就是苏彻在街角看到的一幕。
虽然被打了一顿,彼得也在偷袭中不幸报废,但是在饱餐之后,少年潘已经不再沮丧。他才十四岁,距离成人还有很长时间,这一次胜利让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决定继续在机械格斗的道路上走下去。
作为对苏彻的报答,潘答应晚上带他去野火角斗场长长见识。
说起野火角斗场,不得不提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黑道人物—汉斯老爹。乐土降临前,汉斯·沃尔夫只是纽约黑帮的一位小头目。2045年,汉斯老爹说服全家老小,一起投入到签约乐土的人潮中,成为首批乐土用户。在乐土里,他发掘了全新的机遇—殊死搏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