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风云三百年 > 第五章【仁寿宫之变】

第五章【仁寿宫之变】(1/2)

目录
好书推荐: 闹隋 超神学院之大日横空 猫娘向前冲 火影之忍术大全 盘龙之圆满超脱 混在异界当画家 末世之全能大师 重建二次元 直播在无限世界 女鬼差之不务正业

杨广终于登上了太子的座位,如愿以偿,接下来他只有等待了,等到皇帝宝座上的那个老头杨坚咽气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永远地揭去自己的面具,做回那个真正的自己了。

可是此时,他还不行,还必须隐忍。明明是儿子,偏偏还得装孙子。

公元602年,隋仁寿二年八月,隋帝杨坚的皇后独孤氏驾崩,杨广的老妈死了。

中国是一个崇拜祖先和崇尚孝道的国家,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认为不孝的人也不会忠,也不会是一个将信义的人。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你要指望他能忠于自己的国家和君主,打死你也不会相信。基于以上理论,所以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对孝道极为推崇,在民间也对孝道非常的重视,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如王祥卧冰、郭巨埋儿、孟宗哭竹等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以劝勉世人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父母去世,按照中国千百年来儒家遵循的规矩,这时候当儿子的应该痛哭流涕。但如果要当一个孝子,仅仅是痛哭流涕是远远不够的,他不但要伏地痛哭,还要绝而复苏者数次。就是说要由于伤心,哭得要昏死过去,然后被人抢救过来然后再昏死过去,如此几次。这就要有点儿功底了,当然这类人还是有很多的,甚至还有直接哭死过去没有抢救过来的,这就是儒家标榜的大孝。

完成以上动作就行了吗?答案是不!你也太小看古人的孝道了。要知道,古人是用了一本专著来阐述人的孝道的,这就是古代鼎鼎大名的《孝经》。这本《孝经》不仅详细规定了子女在父母亲人去世后的应知应会,更多的当然还是关于在世的时候的。关于这部著作,非常惭愧地说,我没有读过,我仅仅知道这部书却是古代人启蒙教育的必读课本之一。我所知道的一些皮毛都是从古代那些被人们所称道的孝子的行为上得来的。

古代人在父母任意一人去世以后,必须守制三年。所谓守制,就是有一定的制度的,而不是在胳膊上带个黑布袖箍就行了的。这些制度其中包括,从父母去世那一刻起直到埋葬的三周年忌日那一天,孝子本人不能穿颜色鲜艳,质地华丽的衣物,只能穿褐色等颜色灰暗低调,质地朴实的普通衣物。不能吃肉食等精美的食物,而只能吃最粗糙的米和普通蔬菜所坐做成的味道寡淡的饭菜。吃饭时不能就在桌子上吃,只能蹲坐或盘坐在地上吃饭。不能听音乐也不能弹奏用于娱乐自己的音乐。不能从事生产活动和工作,只能守候在亲人的坟墓旁。守墓时只能住用茅草树枝等搭建起来的建议的房子,称为草庐。见到除了自己家人外的任何人哪怕是比自己年轻的多的人,都要低下头弯下身子表示出极其恭敬、极其谦卑的神情,所谓见人低三分。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泪腺作用,只要一提到或者一想到去世的亲人就要作痛哭流涕状。以上这些仅仅是我所知道的关于亲人去世后的相关事项,我不知道的可能比我知道的还要多得多,这里就不说了。

由于以上许多的规矩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孝子那就是一个字——拼!不但要拼对父母的感情,还有拼经济,拼身体素质等等,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可能你用不了多久就没有吃得了。而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可能你根本就扛不住这样三年。所以有好多的人在守制的三年里身体被严重拖垮,“形容消毁”,就是说身体面目瘦的都脱相了,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专用名词叫“毁脊”。甚至还有极少数人没有扛过这三年而直接追随自己的父母到另一个世界的。

对于儒家所推崇的以上行为,我们现代人当然都是不能认可和赞同的。父母已经去世了,可是自己还得生活,还得养育自己的子女,还得承担自己在社会中的那一份责任,怎么能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且也不去参加工作和劳动,那他还怎么生活呢?作为父母,当然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子女为了自己的过世而这么糟蹋自己,也很希望他们能够幸福地继续生活下去,所以上述那些做法当然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进入天国的父母的意愿的。可是爹娘去世了,适度地表示自己的思念和悲痛还是必须的。

皇后独孤氏的去世,正好给杨广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确实,那是自己的老妈,从感情上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当然应该悲不自胜了,更何况自己的太子的位子还是托老妈的帮忙才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他当着老爹和其他人的面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也是有好几次差一点就昏死过去,好像身体已经顶不住悲痛一样,真正做到了儒家所要求的做一个孝子那样的标准。可是接下来他的所作所为就要让那些儒家道学大跌眼镜了。当他退出去到自己的私人住处以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无论是吃喝还是言谈举止,就像是他平时的样子,甚至有时他还会笑起来,如果外人见到的话,怎么看都不像是死了老妈的人。在宫里的时候,他当着其他人的面也是悲痛得吃不下东西的样子,可是背过身去,他就从衣袖里取出一样东西大吃起来,那是他偷偷带进来的米饭。他还让人把肥肉做熟以后装在竹筒里,然后再用蜡封住口,偷偷让人送进来,这样就可以保证他在老妈的丧礼期间让身体能够获得很充足的营养,毕竟先要吃饱饭才能有力气在老爹面前作卖力痛哭状。

其实其中有些行为在我们现在人看起来很能够理解或者说不算太出格的事情,比如言谈举止和平时一样以及偷偷带些东西来吃。可是在当时,以上他的作为那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我没有要为他平反的意思,在这个问题上我的主张还是入乡随俗,大多数人怎样做你也怎样做,符合大众所认可的尺度标准。

要说起隋帝杨坚,可能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但那可是个非常好的皇帝。从他即位成为皇帝以来,几乎每一天他都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地处理各种政事。说老实话,杨坚的政务能力那还是非常的强的。他还能听从大臣的建议和反对意见,后世只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从谏如流的好皇帝,可是大都不知道隋文帝杨坚在这方面那也是做得非常好的,完全可以和李世民相提并论。杨坚是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吝啬的人,他自己同的东西都务必要节俭,车帐等器具如果不是已经破旧的不行了他是不会更换的。自己穿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不追求华丽和奢华,衣服上的饰物只用铜铁和骨角而从不用金银镶饰。除非宴请大臣,平常吃饭只吃一个肉菜。可就是这样一个喝汽水都要舔瓶盖儿的人对于有功人员的赏赐却是毫不吝啬的,对于在战场上阵亡的烈士家属,每次都派人特意到家里去慰问。对于老百姓的生活他也很关注,重视农业生产,劝勉大家努力耕种,对老百姓征收的赋税很少,徭役——就是义务工也是尽可能地少,而且在征徭役方面尽量不影响农时,保证农业生产。全国人口在建国之初只有不满四百万户,而到了仁寿末年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八百九十万户,二十四年间反了一番还要多。老百姓丰衣足食,粮食和布匹堆满了国家的仓库,史书上称为“仓库盈溢”。在他统治期间,那真的可以说是国富民强,天下大治。

我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对大家讲以上这些,只是因为要把他和他指定的接班人杨广后来的行为做一个比较,让大家从中知道事情的缘由和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向为女人主张权力的女权主义者独孤皇后去世了,这让一向犯有严重的妻管严的隋帝杨坚开始彻底地放松了。

好色是男人的本性,杨坚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先前他不敢而已,并不是他忽然间才觉醒。于是有两个年轻的女子先后被选中来到了他的身边,这两个女子就是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容华夫人姓察,是丹杨人,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而宣华夫人姓陈,她是南陈宣帝的女儿,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南陈被隋朝灭亡以后,南陈皇室里的女人都被作为战利品带到了隋朝的皇宫,宣华夫人陈氏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这两位美女,那是非常的漂亮,要说是女神那是绝对不夸张。隋帝杨坚一辈子受老婆独孤氏的管制,在私人生活方面从不敢有非份行为,身边突然多了这么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身体的亢奋是可想而知的。只是此时的隋帝杨坚已经是六十二岁的高龄了,独自挑战这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身体怎能够吃得消?所以杨坚的身体状况开始每况日下,疾病缠身。

公元604年也就是仁寿四年,隋帝杨坚身体有病,把一切国家大事全部交给太子杨广全权处理,自己就带领着两位漂亮夫人到仁寿宫去避暑疗养。仁寿宫,成了隋帝杨坚生命中的最后一站,他将再也不能回到他为之奋斗终身的京城长安了。

杨坚在仁寿宫里疗养一段时间以后,病体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的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多了。四月,为了防备不测,也为了预备后事,他召集了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都入阁侍疾,其实就是陪伴自己,还让皇太子杨广也住在了不远处的大宝殿。

杨广已经知道自己的老爹现在已经病得很重,随时都有上天堂的可能。可虽然自己已经是皇太子,他也不能全天候守在老爹的身边。考虑到自己的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废太子杨勇也还被监禁着没有死去,局势万一发生变动,谁也保不准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了牢牢掌握主动权,他要密切注意老爹的病情,并要在第一时间内得知老爹的动向。于是他和杨素每天都要交换意见,杨素也把隋帝的一举一动都告诉杨广,然而他们不能这样明目张胆地见面,只能选择用写信的方式,然后派手下人送给对方。

七月十三日这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出错了。那个管送信的人把杨素要送给太子杨广的书信误打误撞地送到了皇帝杨坚的手上。

躺在病床上的杨坚一看书信,内容竟然是讨论自己病情的。要知道皇帝是很忌讳别人讨论自己的病情的,一般这样做的动机都是很不单纯、很值得怀疑的。

杨坚非常的生气,想我还没死呢,你们就在背后这么关注了,这是要盼着我死啊!

生过了一阵闷气以后,杨坚回过脸来,却看见站立在身旁不远处的宣华夫人脸上的神情很怪异,禁不住发问。

那个美貌的宣华夫人眼泪汪汪地回答:“太子无礼!”

所谓的太子无礼并不是说太子很没有礼貌,在当时这四个字只有一个特定的意思,那就是“太子对我进行了性骚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