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闹隋 > 第二十三章 都在打着小算盘

第二十三章 都在打着小算盘(2/2)

目录
好书推荐: 超神学院之大日横空 猫娘向前冲 火影之忍术大全 盘龙之圆满超脱 混在异界当画家 末世之全能大师 重建二次元 直播在无限世界 女鬼差之不务正业 味结同心

在这个时代,整个中原大地的福气,江淮之地独占八分。

只要中原还有个统一的、算得上强大的帝国存在,北边和西边把河东河西关中河北——几乎大半个中原搞得焦头烂额的游牧民族,除非能穿越到后世搞到轰炸机和导弹,否则就对江淮之地没有半分的威胁。岭南那些传说中吃人的生番,也因为距离的原因遗憾地品尝不到江淮人的滋味。而此时的江南尚是一片林莽覆盖、虎狼遍地的所在,至于东边只有一片没边没沿的大海,海盗?江淮人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京师长安远得跟突厥人没什么区别,据说繁华得跟天堂似的东都洛阳只是官员和商贾扯闲篇时才能让人想起的地方,所以充满了血腥和阴谋的政治跟这块土地扯不上什么关系。至于那些对老百姓总是不怀好意的官兵,要么在两京当看家狗,要么在北方跟那些割了一茬又冒出一茬的反贼狗咬狗,要么就跟着皇帝去了个什么叫高句丽的地方去咬外国狗。至于本地剩下的那仨瓜俩枣,你瞅瞅守城门的狗剩子和驴蛋子,老子小时候一不高兴了,就一脚一脚的把这俩货踹出二里地……

这里也有土豪劣绅,也有贪官污吏,贫苦的农夫到了春荒也是半饥半饱的饿着肚子。可是跟战火连天的北方相比,这里真的像是天堂……

对杜伏威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从长白山他拉走了一万多人,途径齐郡的时候,前来拦截的郡丞张须陀尚在数十里之外,他的部下就闻声溃逃了大半。好在遍地烽烟、流民四起的齐鲁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兵源,到了谯郡他又收拢了三万多人,谁知掠食时遇到两千郡兵他的部下就又跑了个精光。等到了江淮,他手下就剩下了不到六千人。

当他带着六千手持木棍粪叉、饿得直打晃的部下,悲壮且绝望的向拥兵一万五、背靠坚城、粮草军械一样不缺的寿春守军发起冲锋时,他的想法就是被乱刀分尸在城下也比活活饿死强得多。

然后他就目瞪口呆的看着对面稀稀拉拉的飞过来几根绵软无力的羽箭,然后守军们便一哄而散。杜伏威远远的看着逃兵们那满面的油光和坚实有力的双腿,就知道他那些严重营养不良的部下根本就追不上……

遍地的军械、满城的财帛、整仓的稻谷,全是他的……

当打算抵抗一下的庐江被他终于吃饱肚子、武装到牙齿的部下一鼓而下并纵兵大掠三日之后,寿春城下的那一幕便开始不断重演。短短几个月,他便拥有了淮南、弋阳、庐江、同安、宣城五郡之地,并将触手伸向了下邳和汝阴,拥兵十余万之众。

昔日的齐鲁猴子成了如今的江淮之虎,瓦岗来人商量会盟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杜伏威很高兴重回家乡河南,所以就当上了河南义军的副盟主。

……

对于被杨玄感任命为江淮道行军大总管这件事,杜伏威很不高兴。

历史上的隋末各路反王中,杜伏威算是最憋屈的一个。老李家赢了天下当了皇帝自不必说,老王家老窦家老翟家老萧家老薛家等等等等,不管是最终兵败身死还是只能称一时之雄,也算得上轰轰烈烈不枉人杰。哪怕是投降了也大都能得个善终,福及子孙。只有他老杜,怎么也算是各路豪雄里边排在前几名的,在小猫小狗都敢称王称帝的时候,就憋憋屈屈的自称了个总管,还先降了杨侗,后降了李渊,最后老老实实跑到长安当起了宅男。就这样还没落着好,他把兄弟辅公祏在江淮造反关他这个长安寓公屁事,结果人家李渊随便伪造封书信就把老杜的脑袋剁了,并籍没全家。

老杜混得如此之惨,说白了根由就在于他是个没野心,而且小富即安的的人。这样的人通常家庭观念都很重。老杜就是这样,他一直盼望着能衣锦还乡,如果能收拾一下当初欺负他的格谦、张金称什么的就更好了。他一点都不想回到江淮那个破地方。对于老杜这个标准的中原人来说,淮河以南都是标准的边夷蛮荒之地。

所以杜伏威没搭理杨玄感要求他出河南,占领江都、丹阳的命令。而是继续打着河南义军副盟主的旗号一路东进,连下梁郡、彭城,与辅公祏会师下邳,威胁琅琊。

……

再说窦建德。

老窦是河北漳南人,原来在地方上当个小军官。他为人四海、讲义气,很有“及时雨”的风采,说白了也就是黑白两道通吃,所以被当地官府列入了重点监视的黑名单。后来他又跟先后造反的孙安祖、高士达关系牵扯不清,所以当地官府理所当然的通缉窦建德,并杀了他全家,老窦这回不想反也得反了。

于是老窦投靠了高士达,当上了二当家。大业八年春,河北义军在高鸡泊会盟,王薄、高士达、孙安祖、孟海公、格谦等均是一时人杰,窦建德还排不上号。可后来河南河北义军商议共同起事的时候,老窦的机会来了。

两河义军打算一起造反,夺取大隋天下,当然事关重大。可是两河义军内部本身就是大杂烩,平常自家人关起门来吵架、推开门抡刀的事儿没少干,更何况平常联系更少的两河义军?于是有人给出了个主意:双方互派一个比较重要的头领,到对方那边当副盟主,专司两方沟通联络之职。

然后河南方面派来了孟让。

孟让这家伙河北义军太熟了。当初在长白山跟着王薄混,本事不大,实力不行,跟杜伏威一样被欺负成了狗,又让张须陀揍了个鼻青脸肿。没办法,孟让照猫画虎学老杜往江淮跑,到了江淮又被站住脚跟的老杜欺负,被撵得吱哇乱叫的跑到河南投了瓦岗,混得甚惨。这事整个河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本高高兴兴打算到河南当副盟主的孟海公立马不干了——与孟让这种怂货为伍,他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在河北义军中站队要排在队尾的老窦发现,他的机会就来了。

他本身人缘就不错,高士达、孙安祖是他的生死弟兄,王薄、孟海公、格谦等人也与他关系不错。再加上他跟孟让在身份地位上相差仿佛,不会堕了河北方面的面子,所以他就顺理成章的被河北方面派去当了河南义军的副盟主。他的几位把兄弟还体贴的给他凑了三万精兵。所以跟灰头土脸的孟让相比,老窦赴河南上任那可是志得意满,兵强马壮。

所以在河北义军,人们所熟知的副盟主就是孙安祖和高士达,少有人知还有第三个副盟主叫孟让。可在河南,当窦建德率本部人马在封丘大败刘长恭部、斩首二万之后,河南义军从此就只有杜伏威、窦建德两位副盟主了。

……

对于被杨玄感任命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这件事,窦建德不像杜伏威那样抵触。与老杜不同,老窦是个野心勃勃之辈,河东河北对他来说只是成就王图霸业的所在,没有区别。

可是除了野心之外,老窦还是重义气的人,除了重义气之外,老窦还是个大局观很强的人。

在他看来,杨玄感集重兵西征关中,压根就是一步臭棋。

河南道是天下中枢、关键之地,已经牢牢的掌握在杨玄感手中,根基已成。关中虽然重要,但是那里历来都是守成之地,易守难攻,西征胜负难料,而且并非当前的急务。如今对杨玄感威胁最大的就是隋帝杨广手中的几十万东征败兵,只要把他们干掉,整个天下几乎是唾手可得。到时候只需派出信使一名,整个关中即可传檄而定。

窦建德认为,杨玄感的这番安排,如果不是他天生白痴,就是包藏祸心。无论是不许翟让进洛阳、命令杜伏威攻略江淮、指派自己讨伐河东,还是让河北义军拼死阻击杨广,名义上是为西征大军保护两翼和后路,实际上就是在分化瓦解各路义军势力的同时清除异己。

瓦岗军主力随杨玄感西征,老窦拿脚后跟猜也能想到这就是群炮灰,必然在潼关城下死伤狼藉。江都守将王世充乃当世名将,手握八万雄兵,其中半数是从闻名天下的十二卫中抽调的。老杜窝在江淮西边的时候连钟离和历阳都不敢招惹,更别提江都。只要一听王世充挪了挪屁股,老杜立马远窜千里,放着江淮之虎不当跑去河南义军当副手不是没有原因的……

指望老杜拿下江都干掉王世充,还不如指望杨广立马横刀自杀让位给杨玄感……

对于攻取河东这件事,窦建德觉得有希望但是没意思。一来他对河东之地很陌生,客军作战本就麻烦重重,而且上党、长平等地不但地形复杂,而且出了名的穷困贫瘠,不利于大军就食,实在是让他头疼。二来原楼烦太守李渊刚刚被杨广任命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一上任就接连剿灭当地数股义军,据说颇为难缠,想必在太原郡内定有一场恶战。最关键的是,这当口招惹河东干嘛?河北战局是当务之急,西征关中已经箭在弦上,哪怕是攻略江淮也能说出一定道理,可李渊缩在河东不过一介守家之犬,弃之无妨食之无味。

窦建德手握五万大军,西望河东意兴阑珊。

关键是河北啊!河北义军将杨广阻于涿郡月余,已经是师老兵疲渐有不支。尤其是在高句丽担任后卫阻截任务的十二卫精兵撤回来之后,迎头撞上由河间北上承担侧击任务的孙安祖、高士达部,六日内连破三道防线,孙高两部折损近半,已成溃退之势。而齐郡郡丞张须陀玩儿了命的北上救驾,驻守卢龙的罗艺动向不明,一旦这两路兵马到达涿郡,便是河北义军崩溃之时。而自己,则是河北义军唯一的救兵。

当高士达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时,窦建德再不犹豫,分兵一万由高昙晟率领挺进河东,自己则统率剩余的四万大军星夜北上,驰援河北!

拿下河东,窦建德有七成把握。挽河北颓势于既倒,窦建德连一成把握都没有。但是既然生于乱世,欲图不世功业,自当向死而生,方是大丈夫所为。

窦建德豪情万丈!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