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问牛知马(2/2)
罪犯们没有一个不口服心服。
第二个是赵广汉解救苏回的故事。
郎官苏回,家财万贯,被两个歹徒绑了“肉票”。绑匪前脚进家,赵广汉便带着属下一帮人后脚尾随而至。
赵广汉站在庭院,命长安丞龚奢敲门喊话:“京兆尹赵君致意二位好汉,人质是皇上身边的宿卫之臣,请你们千万不要杀害他。奉劝你们悬崖勒马,立即释放人质,可以从轻发落,如果有幸遇到大赦,还可以获得赦免。请二位三思!”
两歹徒闻之大惊失色。他们久闻赵广汉大名,没想到今天被瓮中捉鳖来得如此之快,慌忙打开房门,匍匐于地,顿首谢罪。
赵广汉也跪谢道:“幸而郎官安然无恙,这就好。”遂吩咐将两个劫匪逮捕入狱,叮嘱狱吏厚待他们,每天供给酒食。
到了冬天行刑的日子,赵广汉预先为他们购置了棺材,以及殡殓的葬具,告诉他们是上路的时候了,两罪犯哽咽垂泪说:“死无所恨!”
第三个是界上亭长问候京兆尹的故事。
赵广汉发文召湖县都亭长来长安会面。都亭长西入函谷关,行至界上,借宿一夜,继续西行。临别,界上的亭长跟他开玩笑说:“老兄,到了长安京兆府,请代我向赵君问好。”
都亭长来到长安,赵广汉与他叙谈公事,事情办完后,赵广汉在送别时三次问都亭长:“还有什么事吗?”都亭长都回答说:“没事了。”过了一会儿,赵广汉突然问道:“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怎么老闷在肚子里不肯说啊?”
都亭长闻之,心里一惊,赶忙叩头谢罪,口中连称确有其事。
赵广汉笑着扶起亭长:“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
赵广汉坐镇京兆府,廉洁奉公,强力压制豪强,最大限度地保护下层百姓利益,京都长安政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官吏百姓交口称赞,年纪大一些的百姓都赞叹说,自汉朝建国以来,京都长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太平安宁,所有主政京兆的官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赵广汉。
四、有权就任性,违法获罪遭腰斩
盛名之下的赵广汉渐渐变得飘飘然,脑袋发热,自我膨胀。
他喜欢任用那些趾高气扬的官宦子弟,那些敢闯敢干、横冲直撞的热血青年,利用他们无所畏惧、锋芒毕露的特点,办案追赃风风火火,无所顾忌,甚至目无国法,为所欲为。这样做的结果,在为他履职理政带来快节奏、高效率的同时,也惹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
赵广汉的门客私自在长安市上卖酒牟利,丞相的属吏将其驱离。门客怀疑是骑士苏贤告发了此事,赵广汉便派长安丞追查苏贤,并唆使尉史禹弹劾苏贤身为屯驻霸上的骑士,竟私自擅离屯所,犯了贻误军机罪。苏贤的父亲愤而上书控告赵广汉,案子便交由有关部门重新审理。
审理结果使赵广汉特别窝火:禹犯诬告罪被处腰斩,赵广汉降俸禄一级。
赵广汉怀疑是苏贤的同乡荣蓄的教唆,才导致自己遭此灾祸,便随意捏造了个罪名,砍掉了荣蓄的脑袋。
有人上书皇上,告发赵广汉滥杀无辜。宣帝诏命把案件交丞相和御史大夫办理,案子追查得非常紧急。
赵广汉不甘坐以待毙,便派出一个心腹去做丞相府门卒,在相府卧底暗中窥探,企望能抓住什么把柄,进而反制丞相魏相。
地节三年(前67年)七月,丞相府一个婢女自缢而死。赵广汉闻之欣喜异常,怀疑是丞相魏相的夫人因嫉妒而在府宅内杀了婢女,以为有隙可乘,便派中郎赵奉寿去劝告丞相网开一面,想以此来挟制丞相不再追查自己违法的案子。
丞相魏相不予理睬,反而追查得更加紧急。
赵广汉被逼无奈,索性直接上疏宣帝,告发丞相魏相擅杀婢女。宣帝下诏说“交予京兆尹审理”。赵广汉便迫不及待地亲自率领吏卒闯入丞相府,强令丞相夫人跪在庭院受审,并将相府的十几名奴婢收押。
丞相魏相怒不可遏,立即上疏宣帝,陈述事情原委。
宣帝诏命将案子交予廷尉审理。经廷尉审理查明:相府一婢女犯了错误,遭到鞭笞,自觉委屈,便跑到相府外上吊而死。赵广汉所奏纯属捕风捉影,凭空捏造。
宣帝闻奏雷霆震怒。
丞相府司直萧望之上表奏弹劾道:“赵广汉胆大妄为,竟诬陷、侮辱丞相,妄图要挟奉公执法的大臣,悖逆道德,有伤风化,犯大逆罪,应予严惩。”
宣帝准奏。遂将赵广汉收入廷尉监狱,判处腰斩。
行刑之日,长安城中万人空巷,数万吏民守候在阙门号泣,不少人声泪俱下地哭诉道:“我活着对国家没什么用,请让我替赵京兆去死吧!恳请留下赵京兆,来为老百姓服务。”
最终,赵广汉还是被处腰斩。
“天性精于吏职”的赵广汉,本以正气浩然、疾恶如仇而享有盛誉,是一个脚脖子上挂铃铛走到哪里响到哪里的贤明能吏,缘何在官场浸渍日久,便渐渐变得刚愎任性、徇私舞弊,直至违法获罪,惨遭腰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文/刘立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