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赤县神州(1/2)
世人都说当皇帝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呵,刘病已却想说,谁说好,就请你来当几天皇帝试试,这么大个国家,一天到晚操心的事情太多,吃不好,睡不香,整天着急,要脱几层皮。
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来说吧。后世大天朝的家庭教育,一个孩子,四个老人,加上父母俩个,可能都管不好孩子。然后,孩子在上学期间,成绩有所退步,父母就不依不饶地跑来学校,找班主任扯皮,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说明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到位。
你们家里那么多个人都管不好孩子;班主任只有一个人,要管那么多的孩子,他也不容易呵!
按照大汉帝国的政治模式来看,刘病已是天下最大的家长,亦是天下最大的“班主任”。然而,这个终极版本班主任,不但要跟天斗,跟地斗,还要带领大汉百姓走向繁荣富裕,为大汉打下万世之基业,这的确不容易啊。
刘病已十七岁登基,一直“战战兢兢”的做人,隐忍了将近十年,彻底搞掉霍氏家族,他才总算松了一口气。是的,现在总算是大权在握了。
可是,如何冶理好汉朝,让他挺伤脑筋的。
想了很久,他想起了前生信奉的一句名言,当你有困惑的时侯,应该从书中寻找答案。
碰巧这个时侯杨恽献宝来了。
司马迁生前在《报任安书》里说,《史记》写完之后,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司马迁充分考虑到《史记》的内容有批判性,很有可能被孝武皇帝焚毁,就安排了一些保护措施。
比如说,藏在深山里,你想烧也找不到,就可以流传后世;或者让自己的后人,在一些大都邑里传播,把《史记》流入民间,这样一来,想禁书也不可能禁得彻底———够小心谨慎的!
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把一部《史记》转移藏匿在他女儿司马英家中。司马迁有两个外孙,大的名叫杨忠,小的名叫杨恽。
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把自己珍藏着的这部《史记》拿出来给他读。杨恽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而且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杨恽因为揭发霍家逆谋有功,被刘病已封为平通侯,这个时候他看到此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这部巨著尘封了二十年,也该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了,于是上书刘病已,把《史记》献了出来,公开发行,从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书。
刘病已又翻了一遍《史记》,看完书后,他明确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先秦诸子中最有意思的不是孔子、孟子,也不是老子、庄子,更不是荀子、韩非子,而是邹子邹衍和墨子墨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