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幸福的新年】(1/2)
老百姓忙活一年就图这过年松快一下,军队可没有过年就不行动的说法,这不,郭家第二轮征召家丁的通知一到各村里正的手里,那些前次没轮到的村一下就疯了,谁还管过不过年啊,这年年年都在过,郭家可不会年年招家丁,最最主要的是,这郭家给家丁的待遇太特么优厚了,受不了啊,不去试试心里亏得慌,要是被征上了这立马可就发达了,家里的日子顷刻间就能好上一大截。
各家各户的青壮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放下手里的活计就往郭村赶,人人都是心急火燎的连夜赶路,唯恐去晚了又征不上。这要能从空中看下去的话,就可以看见地上的人群象蚂蚁一样四面八方朝着郭村一路一路的不断前进。
做过一次的事情做第二遍自然会从容有序很多,上一次的拥挤场面把郭大路吓的不轻,这回是叮嘱了又叮嘱各种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带来的就是效率,残废教官、郎中、丫头、士兵各施其职井井有序,合格的带走,不合格的发五十文钱回家,才三天,第二批的三千新兵就招募完毕,仍然告诉大家三个月后即四月初会继续征召第三批,这次没来得及应征的请回家等待。
听说还会有第三批的机会,没来得急赶上的人也就安心的回家去了。军营里新兵的安置和训练也逐渐展开,那是残废教官们的事情,郭大路也没时间去参与,忙准备过年的事呢。
考虑到部队即将远离,有些士兵可能就再也回不了家了,郭大路人性了一把,干脆将士兵们放了一次大假,初三再回营准备远征,就把除了训练新兵的三个连留下之外所有的人都放了。
叫郭寿挨家挨户通知,所有郭家的佃户全部到主家领过年给发放的福利,按人头算,一个人五斤大米五斤面粉一斤肉一斤菜油,一户一斤盐,一个孩子给半斤奶糖。全村的庄户拖儿带母的就来了,全挤在郭家后门眼巴巴的望着管家寿,话说,郭寿他爹郭财已经自动荣升为老管家一列了。
郭寿站在桌子上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手里拿着佃户名册一户户的开始点名:“郭大栓,五口人,三个孩子,二十五斤大米二十五斤面,五斤肉,五斤菜油,一斤盐,一斤半奶糖,快点过来领东西按手印。狗日的,一个佃户都享福享的造孽了。”郭寿看着郭大栓就是一阵笑骂。
郭大栓和媳妇两人赶紧上前领东西,种数太多一个人还拿不了,这时候哪还有精神跟管家斗嘴的,先把东西领到手拿回家才是正理。其他东西都好说,奶糖没见过,但听管家说了每个孩子半斤,大栓媳妇就给了三个孩子一人一颗,剥掉花绿的包装纸,奶糖才在嘴里转了一圈,孩子的眼睛就亮了,老大嘟噜着示意母亲也吃一颗,见母亲不吃就把嘴里的奶糖咬下一半来极其不舍的喂进母亲的嘴里。
“郭举,三口人,一个孩子,十五斤大米十五斤面三斤肉三斤油,一斤盐半斤奶糖,来按个手印。”
“管家,他家的闺女都十七了还算孩子啊?”
“屁话,少东家说了,凡是没娶媳妇没嫁人的都算孩子,你给老子滚一边去,误了时辰分东西回头收拾你个瓜娃子。”
插话的退到一边小声嘀咕:“柱子家占便宜了,狗日的柱子二十八了还没娶媳妇,这还有半斤糖呢。”
旁边的就说话了:“你个瓜娃子还羡慕柱子莫媳妇,那你把婆娘给柱子喊他把糖给你噻。”
“哈哈哈哈.....”周围就是一阵哄笑。
吃糖能让人有幸福感,满嘴的奶糖香味回荡在孩子们的嘴里,流露在他们的脸上,孩子满足当父母的也就会跟着松口气,感觉生活的压力瞬间小了一截,自然也会连带着感觉幸福。
一户户领到过年的福利,东西进到一家家的屋里,奶糖的香味更让这个幸福年有了巨大的加成,粮垛里第一次被装满,有些人家还紧急赶制了一批装粮食的粮桶。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头一回郭家的佃户们有了活的像人的觉悟。
中国人对于幸福快乐的表达方式一直很简单,那就是“吃”,小高兴就小吃,很高兴就大吃,特别高兴那就必须要呼朋唤友的海吃一顿了。
郭家的佃户们第一次在过年的时候能请一下自己相好的人家来家里做回客了。娶了媳妇嫁了女的亲家得请一下,平日里帮衬过自己的朋友得请一下,外村的亲戚好像也应该请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