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债券雏形(1/2)
看着高台之下那些窃窃私语的人,杨森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
等了一会儿,待众人情绪稍稍平复,议论声小了下来之后,杨森才咳嗽两声继续说道:“由于我们兄弟如今并没有黄金,所以,只能用粮食和布匹来还债了。”
“既然是借,那就应该有利息,慎重考虑之后,我决定,每一两黄金的利息算半成。”
“也就是说,我们借了一两黄金,现在会还一两零五分!”
此话一出,台下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人群,顿时又爆发出了议论声。
这才几天的时间,便有如此高额的利息,实在是有些超乎想象了。
即便此时最高额的高利贷,也不会有如此大的收益!
杨森后面,杨焱四兄弟即便中午时已经听杨森说过了,此时再次听见,依旧有些肉疼。
这可是实打实的粮食啊!
在如今这种时候,粮食对他们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
几人中,恐怕也只有一向脑子比较好使的杨垚能够稍微理解一点了。
杨焱几人身后,坐在椅子上的那几个家主脸色更加复杂了。
忐忑,犹豫,怀疑,高兴。
种种念头不断在他们的脑海中闪过,最终汇聚成一张张略显扭曲的脸。
刘老捋着胡须微微一眯眼,定定地看了杨森好几眼后,眼里闪过一丝满意。
随后,刘老收回目光偏头看向旁边的宫骆,恰好迎上宫骆带着了然的目光。
两个老头微微一笑,都没有说话。
杨森在说完这些话之后,便不再耽搁,吩咐身后的杨垚取出秤杆开始称重。
在这之前,杨森已经详细了解过此时黄金的价值了。
元朝初立之时,忽必烈发行了中统钞,那时便做出规定,一两黄金可兑换十两白银,一两白银可兑换两贯中统钞。
也就是说,在至元元年的时候,一两黄金可兑换二十贯中统钞。
在那个时候,中统钞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市面上的粮价是每六贯中统钞可以购买十石米(1000斤)。
可是在这之后,朝廷加大了中统钞的发行数量,使得中统钞的购买力渐渐下降。
到如今,中统钞的购买力已经下降到不足原来的十一了。
所以,杨森等人是按照每六贯中统钞换一石米的价格来兑换的。
杨森手里拿着花册,看杨垚几人在那边称重。
待他们称得差不多了,杨森便看向宫骆道:“宫家主,您占的比重最大,便由您来起个头吧。”
宫骆深深地看了杨森一眼,随后起身来到他的身旁,轻声道:“小子,好手段啊!”
杨森笑笑,没有接话,只是大声说道:“宫家借出黄金六十两,算上利息,归还六十三两!折合粮食二百一十石!”
宫骆不在乎那些粮食,只是再次深深地看了杨森几眼,随后转身召过宫家的家丁,将杨垚称好的粮食抬下去。
有了宫骆的带头,其余那些家主心中也有了底气。
随后,在杨森的点名中,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地上前来领到足额的粮食。
在古代,所有地主对于粮食都有一种偏执的喜爱。
如今,本以为已经打水漂的黄金还能换回这么多的粮食,他们能不高兴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