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壮士出川(2/2)
对了,应该抽掉哪支空军联队参战呢?
这个可就不能找别人了。
尹沁兰就是川西空军副总司令,兼任空军教导联队队长,她皱着眉头,略略一琢磨,很快想到了最佳人选,那就是她的堂兄,大凉山空军总队长尹一航司令。
“为什么要选他呢?”
尹沁兰给出了她自己的解释,倒不是因为“举贤不避亲”问题,而是川西空军轮战的需要,在她看来川西空军训练日久,各种基本技能早已熟烂于胸,若能轮番去前线锻炼一下,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因为“训练归训练”,这些飞行员都属于典型的“闭门造车”,与“温室里面的花朵”一样,唯有经过血与火的淬炼,才能锻造出真正的长空利刃,为今后建设更大规模的空军,提供第一手的新的思路。
这个“轮战”方法确实很好用,刘司令大为点头。
他这才记起二战时,美军就是用类似的办法,训练出了世界第一的强大空军。
在二战的开始阶段,美军的飞行员大多是些外行与菜鸟,每当有一王牌飞行员出现时,就会即刻送回后方当教官,将他们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正在培训中的飞行学员,看上去美军空军似乎很吃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美军就是靠这种“轮战”的理念,不但积累起了大量的王牌飞行员,而且还将很多先进的技术理念,及时的在飞行员中推广开来,形成了滚雪球的效益,越滚越大,越滚越恐怖。
到了二战后期,全球空军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转变。
因为德军与日军原有的老牌飞行员,早已一命呜呼,而日军的菜鸟和新手,还不如美军菜鸟的经验丰富,最后的下场就不言而喻了,柏林与东京都成了一片废墟。
以日本鬼子的空军为例,许多飞行员训练还不到50个小时,就成了一去不回的神风敢死队,最后彻底丧失制空权,被盟军舰队轻轻松松的攻入日本本土,想来即使没有原子弹出现,日军也不得不投降了。
因为那时大局已定,即使是东乡平八郎再世,也是无力回天了。
“从善如流”,是刘郧的最大优点。
他很快就敲定了参战的人选,决定抽川西空军第一联队出征,而空军的第二、第三联队,做好随时轮流参战的准备。
至于此次出征南京的主将,他暂时还没有想好。
不过他更看好贾琏一些,这厮的综合素质更胜一筹,对立体作战比较有天赋,而郭祺勋也不是不行,但是他更适合于北方大平原的装甲集群作战。
随后刘司令就去星灵别院,找到了川西头号军师长孙明月。
请明月仙子帮他筹划筹划,看看此次南京之行,究竟该如何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请长孙军师出马,亲掌川西军帅印。
“执掌帅印?”
长孙明月也是莞尔一笑,她是半个出家人好不好,同时还是晨曦斋院的二宫主,这些普通的日本民众,说来还是她的信徒,现在要她亲自带队去杀她的信徒,好像也不太好,做人还是不要太缺德了。
刘司令摸了摸脑袋,也有些傻笑不已。
他虽然是很想杀日本鬼子,但是让明月仙子这么为难,还是有些不忍心的。
这厮有些讪笑的附和道,“也罢,你能否帮我筹划一下,看调集哪些部队,开赴南京参战为好呢?”
长孙明月低着头,略略思考了片刻,才胸有成竹的指点道,“川西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而且战争资源及其丰富,因此根本不需要考虑太多,不如这样好了,抽调六千人去南京,称之为川西先遣团好了”。
六千人的先遣团?
刘司令也有些不明觉厉,莫非是想阴人。
看到某人迷茫而祈求的眼神,长孙明月不由莞尔一笑,于是略略的解释了一下,“现在陆军的团级编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军队编制,比如德军的一个团,大约有三千多人,与日军的一个联队差不多”。
“而我们川西的野战团,也相去不远”。
“嗯,算一算,两个152毫米重炮营,一个联合2号坦克营,一个88毫米高炮营,两个战斗工兵营,以及1200人的空军联队,人数不多不少,刚好是六千人”。
长孙明月看了刘郧一眼,见这厮还有些迷糊,就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你看,无论古今中外,一旦大战爆发,总要征集一些脚夫,往往一个连,就敢征集近百人”。
“而战斗工兵营,可算着非战斗人员”。
“如果,再刨去1200人的空军联队,整个川西先遣团,满打满算,也就是四个战斗营,大约3200个战斗人员,就按这点人数的话,也是一个团的编制,与日军的标准联队相比,似乎还少了几百人”。
还可以这样计算,刘郧立刻就傻眼了。
刘司令有些迟疑的问道,“难道1200人的空军联队,也没人关注?”
“这个应该不太可能吧?”
“还有,即使日本鬼子全是一些傻子,不知道个中的底细,但是战斗工兵营,可是实打实的野战步兵编制,这也能骗过他们的耳目?”
看到一阵精明一阵傻的刘郧,明月仙子也觉得蛮好玩,端详这厮了好半响。
长孙明月有些苦笑的叹息,“师弟,你可真是个老实人啊?”
“南京那边最缺的就是空军部队,你的空军联队一去,多半会被他们统一收编,而普通的工兵团,动辄有成千上万的人员,才区区千余工兵,根本没人当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