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箭研究

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箭研究(2/2)

目录
好书推荐: 消防英雄 网游之剑道途 鬼眼狂刀之最强剑豪 民国灵异档案 尸道天下 快穿之专治各种不服 轮回一剑 鸟爷的悠闲生活 我来自精灵世界 绿岛晨光

唯有土制小火箭,就真的麻烦了。

一旦点燃之后,火箭居然是歪歪扭扭的蛇形前行,明明瞄准的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结果它却窜入身后的一个草垛之中,引起了一场大火不说,事后还被家人一阵好打。

当时他还觉得自己挺冤枉的,长大了才知道,他当时有多幸运,如果是点燃了谁家的房子,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不过,梅塞施密特可是德国专家。

他怎么也成了小孩子一样,搞一个军用火箭来,反倒成了自杀性武器,没有一点专业的样子,根本不合逻辑,刘亦诚有点似信非信,也罢,“实践出真知”,让施密特教授先制造一两枚来看看。

专家就是专家。

梅塞施密特在半天之内,就制造出了三枚火箭弹,长度基本都在一米出头的样子。

第一枚比较简陋、粗狂,箭体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试射射程达到了1900米。

第二枚比较先进,箭体长为1.26米,直径0.12米,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不断旋转,从而达到了稳定飞行的效果,试射射程约4500米。

第三枚完全是某人熟悉的样子。

在火箭的箭体上,不但有固定的飞行尾翼,尾部还有倾斜状喷管,火箭依靠从倾斜喷管喷出的燃气,使火箭绕弹轴高速旋转,产生陀螺效应,从而保持飞行的稳定性,体长1.1米,直径0.14米,试射射程为6500米,准确性确实不高,弹点偏差200米。

刘亦诚还就不信这个邪。

他将三种火箭弹的数据,一一扫描到智脑,然后在虚拟幻境中反复实验,结果确实有点堪忧,前两种火箭弹,就别指望准确性了,发射之后能不飞回来,搞什么“自杀性攻击”,已经是伟大的胜利了。

至于第三种,已经可以用于实战了,唯一不足的是,弹点的散布有点过大,确实只能用于吓人,单枚的有效杀伤有限。

对了,苏联当年的技术,应该还没超过德国人,他们的“喀秋莎”应该也没好到哪里去。

那么苏军火箭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好像他们也是以数量来取胜的,一个火箭弹发射车,可以承载24—48枚,倘若集中五六辆火箭车,搞一次齐射的话,在近二百枚火箭弹的笼罩之下,确实不用考虑精度的问题,只是有点浪费而已。

看到刘亦诚怔然出神,梅塞施密特决定略略讲解一下。

“第一枚火箭弹,是有名的康格里夫火箭,最早诞生于1805年”。

“它的创造者是英国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他在借鉴印度火箭与华夏古代火箭的基础上,所研制出来的第一代实用性火箭,曾用于反拿破仑战争,以及与华夏的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枚火箭弹,则是康格里夫火箭的改进版,诞生于1844年,是英国发明家威廉姆·黑尔,所研制的第二代火箭弹,其射程与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巨炮时代兴起,这些火箭被扫入历史尘埃”。

“第三枚火箭弹,是德国军工专家在这几年,与苏俄秘密合作的结果,效果——你也看到了,射程或许还能再次增加,但在精度方面,还将进一步下降,除非是几百枚集中发射,否则只能吓吓敌人而已”。

“怎么会这样?”

刘亦诚也有些意兴索然。

难怪二战的时候,许多国家的空军都没怎么装备它,连苏俄空军也只是用来打打日本人,又或欺负一下德国人的地面部队,而德国空军也只是用它去打乱美军轰炸机群的队形而已,战果也确实了了。

很快刘少将就想到了另一问题,另一个时空的导弹,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在二战后期,希特勒所研制的v1型巡航导弹,与v2型弹道导弹,又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些高科技产品,应该也是源于眼前的这些火箭弹。

嗯,也就是说,研究的大致方向,还是没搞错的。

“对了,这些火箭弹,怎么没有一款采用了涡喷发动机?”

“涡喷发动机?”

算是将梅塞施密特问傻了,用涡喷发动机去装备火箭弹,这又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世界末日快到了?

这些有钱人,就是任性啊。

不过这个想法倒是很好。

德国教授闭上眼睛,在心中略略琢磨了下,还别说,如果给火箭装上涡喷发动机,即使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弹的准确性,也确实会上升好几个台阶,弹点的散布情况,还将进一步的缩小,比如控制在几十米之内。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