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兵出两路攻二袁(1/2)
睡了一夜,樊阿精神饱满地从床榻上起来,把与他同帐的门徒叫醒。
“起来吧,梳洗一下,我们继续去营中看看。”
一门徒忧虑道:“樊师,我们还是别去军营了吧?”
“为何?”
“军中毕竟不比民间,万一一个不好将人给医死,我怕......”
“这你无需担心,生死有命,堂堂昭武侯,不会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可......”
“别再说了,我等从医,是为了实践医者的本分,军士、百姓、权贵一视同仁,你若想不明白,径自返家,我不拦你。”
樊阿说着说着语气渐重,那门徒也就不敢多言,拿起东西蹑手蹑脚跟在后头。
刚出了下榻的营帐,只见一个年轻文士笑着朝他走来,樊阿对此人印象颇深,忙行礼道:“见过郭校尉。”
郭嘉佯怒道:“樊君,你我日后同为僚属,何必叫得如此生分?在下表字奉孝,不知樊君......”
樊阿纳闷一阵,“校尉此言何意?”
“嘉此来却是要恭喜樊君。”
“樊某何喜之有?”
“昨日主公已决定表君为其家丞,这难道还不足道喜么?”
樊阿顿时呆立原地,脑中俱是难以置信。许褚上表奏其为昭武侯家丞?这......这怕不是我听错了吧?因是问郭嘉,“校尉方才是说,许侯表我为家丞?”
“没错。”
樊阿险些没有站住,身边的门徒将他搀扶住,不住地朝他说道:“贺喜樊师。”
樊阿年岁不大,他的四个门徒年纪更小,最大的也只是弱冠之年。天降横福,让这五个人个个如坠云雾,茫茫然不知所措。
少时跟随华佗从医,今已十数年。辗转中原各州,救治过无数病危之人的樊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世人总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才会对他们保有敬意,但这种敬意,在樊阿看来更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而在今天,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许褚对他的尊重,念及此处,樊阿不禁面北而拜,哽咽难言。
郭嘉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耐着性子等樊阿缓过劲,才上前将其扶起。
“樊君,该去主公那谢恩了。”
“还请......请奉孝带路。”
“君之表字?”
“伯行。”
郭嘉笑着点头道:“伯行请。”
跟着郭嘉到了中军大帐,却发现里头好像在议事,樊阿知道轻重,便主动说道:“奉孝请先入内,我就在帐外侯着就是。”
郭嘉赞赏地看了眼樊阿,进了帐中,只见里头一干重要的文武都在,而自己进来之后,大家的目光就全聚到自己身上了。
许褚开口道:“奉孝来的正好,有一件事情需要你来帮忙拿主意。”
现在天色尚早,如非紧急情况许褚不会把文武都召到帐中。问明情形后,郭嘉才知是董军有了进一步的动作。
驻守在梁县的孙坚以及驻守在温县的淳于琼,同时探得了董军来犯的军情。
梁县较近,温县较远,从两个情报几乎同一时间到达来看,此时梁县或许还未有战火,而温县的战事极有可能已经开打了。
“主公,牛辅是不是已经离开伊阙、大谷一带了?”
许褚思量道:“没有具体的情报,不过胡轸、牛辅、徐荣三员重将不太可能会同时留在这一路,想必是被董卓调走了。”
众人闻言均点头称是,这也不难理解,徐荣还好,胡轸、牛辅两个人都是董卓最亲信的重将,两人同在一路,谁做首领都不太合适,而此前董卓既然已任命胡轸为大督护,自是让牛辅回去了。而且牛辅到这一路的效果已经达到,歼灭了孙坚近半的人马,短期内,伊阙、大谷两关固若金汤。
郭嘉于是说道:“酸枣联军将散,董军定是要放开手脚对付二袁了。袁车骑在河内,离我等太远,无需考虑;但身在鲁阳的袁公路,我等至少该做个姿态。”
许褚说道:“这我也知道,问题在于怎么做姿态?”
若对袁术不管不顾,还真怕这个‘公子哥’被董军一战而溃。要知袁术的鲁阳离洛阳总计三百余里,中途地势平坦,在孙坚部队大为折损的情况下,董军极有可能先破孙坚,再一泻百里攻破袁术。
目下曹操不在,指望不上,许褚便只能靠自己,可自己的兵力亦有限,据城而守有余,出城逆战则吃紧,是以许褚不好做决断。
徐议一番,众人的意见大体分成两种。一种是派兵去梁县协助孙坚防守,一种是派兵进逼轘辕关,以此减轻孙坚的压力。
两个办法有利有弊。
去梁县,固然能最大程度的帮助抵御董军,可带来的后果也很明显,阵亡士卒、消耗物资均不在少数。而进逼轘辕关,起到的实质性作用来的太小,如能攻破轘辕关,早先许褚就不会绕道从梁县出击了。
想来想去,终是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正在这时,帐外来报:孙坚来了。
许褚闻言一惊,当即带人出帐迎接。出了帐外,看到樊阿在,便对他说:“樊君,我现有事要做,不能接待你,万望见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