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许家坞(1/2)
许褚这边忙得热火朝天,鄢陵县近来亦是热闹非凡。
鄢陵张氏要举族迁往庐江舒县的消息,如一道惊雷闪过了鄢陵上空。县中大小豪强皆惊奇不已,惊奇的同时,他们不由也打起了自家的算盘来。
整个颍川郡,受许褚影响最深的当属鄢陵县了。
当时不仅县中的百姓因为许褚的一些恩民举措受益,县中的大小豪强也分别得到了不少好处。王旭、李正两人的家族都是里中大姓,人丁本就兴旺。因为许褚将铁山交到他们手上的缘故,两家现在俨然已成了鄢陵县最富庶、强盛的豪族。
可许褚离郡后,情况慢慢发生了转变。
先是李旻为郡太守时,换了鄢陵县令,没多久,孔伷又来了,更是开始胁迫郡中豪族出人出粮,家家苦不堪言。铁山于讨董之时开始,已然重新荒废,王、李二人自也不能继续做他们的假铁官了。
因是之故,李正、王旭两人闻听得张氏举族迁往庐江后不久,相约见面,见面之后没说几句,两人一拍即合,做出了决定——跟着张氏到庐江郡。
接着就去找帮忙张氏准备迁移事宜的老熟人陈义,说了这件事。
陈义之前虽没跟着许褚到庐江,但鄢陵县的人都知道他跟许褚亲如兄弟。过往在鄢陵的时候,陈义时常随侍许褚左右,并担任府门亭长一职,可以说在那个时期,许褚是把自家的后院交托了给了陈义。
陈义自无不可,让他们赶紧去准备,两日后一齐动身。
于是两日后的清晨,由张氏宗族、陈义在圉县等地招揽来的义从、县中豪族组成的浩大队伍,井然有序地往南进发,在许县等待许褚大军到来。
却说许褚那边分别给郡中相熟的名士、士子一一送过辞别信后,等了两日,便也拔营西去了。
曹操带着郡吏,迤逦赶到城外相送。
清晨和煦的阳光下,许褚与曹操的脸被映地鲜红,两人相顾而笑。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贤弟再相逢。”曹操感慨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弟虽与兄相隔千里,但只要你我志趣相投,总有一日,必会相见。”
咀嚼着许褚随后说出来的佳句,曹操喟然道:“仲康,兄与你相识已久,却不知你之才华,不尽然限于军旅之中.......”又猜度着许褚后半句里透着的意思,曹操不免遐想:来日再见之时,不知是在战场之上,还是在朝堂之中。
郡吏们一一过来相见,许褚逐个叙过话,耽搁了近一时辰,才调转马头,领着荀彧、戏忠等人去追前方大队人马。
不日抵达许县外,与陈义、张太公等人汇合。
......
......
谯县。
站在湿漉漉的地面上,郭嘉举目望去,一片萧条。
宫肃感慨道:“奉孝先生,这里就是主公的家乡了。”
郭嘉叹道:“周遭一片狼藉,时至饭点,唯数家炊烟袅袅,这里......明明是州府所在,却是如此境况,若非亲眼所见,叫人如何敢信!”沉默半晌,又问宫肃道:“此里唤做什么?”
宫肃道:“许里。”
两汉里名,常以里中大姓命名,郭嘉点点头,又听宫肃继续道:“也叫许家坞。”
坞者,防卫用的小堡之意。郭嘉心想,此地别称‘许家坞’,应是当年许氏族人为了防备盗贼、流寇,曾建起坞堡以自守......途中听宫肃细说当年情况,许褚逃离谯县之前,正是在坞堡上抗击葛陂贼。
看着里中残破不一的众多房屋,郭嘉可以想见当年许褚族中是多么的兴盛,如不兴盛,又怎么能有号召力召集宗人、百姓抵御数以万计的黄巾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