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杜米特夫星门战役(三)(2/2)
银盟海军以舰队编制作战由来已久,全部的作战手册及演习都是据此所设。在单舰队行动时,由各舰队指挥部向隶属舰船发布统一或分布的行动指令,在必要时,舰队指挥系统还可以接管旗下舰船诸如行进、队列调整以及集体迁跃操作。
如果遇到像今天这样的数个舰队在小范围内协同作战的情况,如果阵列不变,只是停船与对方对轰,凭舰船和武器数量打消耗战,倒还没什么问题。
而一旦脱离阵列,进入机动作战环节,单舰队指挥体系对此就不免相形见拙,舰队往往很少协同而只是各自为战。
也正是基于此点,银盟军委会在多舰队作战中加入指挥本部的理念,以一艘旗舰作为指挥中心,所有舰队在解除队列限制时放弃舰队指挥系统,将指挥权交由指挥中心专属的协同作战参谋掌控,从而在根本上成为只有单一指挥系统的合并舰队。
指挥本部协同作战参谋,大多毕业与贝利尔‘昆仑’军事学院的太空军事指挥系,这里每年所招的学生凤毛麟角,并且从不对外,只从军队系统中崭露头角,并极具潜力的军官中挑选生源。
指挥系的学生在顺利毕业后可进入各舰队指挥系统充当各类职务,也只有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才有望进入总参谋部下属的这个特殊部门,平日放在专属舰队任舰队副指挥官或助手,军演及战时进入迅速组建的临时指挥本部,在指挥中心中他们将与其他协同参谋们一道,以审时度势,相互磋商,彼舍我得的基调,完全基于整体利益来指挥自己的舰队,以使战局在各个层面都能取得最佳战果。
……
真是一场吵闹的指挥秀……
陆德伦看着眼前凌乱的战局,听着耳边的喧闹,心中烦躁,却又对此无可奈何。
诚然的,在指挥舱的协同指挥区域,为了避免影响彼此的思路,每位舰队协同参谋的战术操作台上都设有静音力场,打开后即可进入各自独立的静谧空间。
但自当年的沈月禾开始,所有临时作战本部的高级将领,都延续了需要‘监督他们都是怎么指挥的’的方针,使得这种吵吵闹闹的指挥气氛一直延传至今,变相成为一种对人员能力考查的传统。
协同参谋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发出的每一条命令都会被记录在案,并能获得最高指挥官同步的倾听,这不禁令这些才高八斗的舰队副手们精神高度集中,始终绷紧着弦,将各自的对舰队指挥方面的才华充分发挥。
籍籍无名,却又能对其下的数十万将士的生死产生决定作用,这群才华横溢的银盟高级指挥人才们,也只有所作的决策和决定在符合当前战略方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达到效果,并获得本部高层的满意,才有机会在新老交替的环节中,取代各自的舰队指挥,而成为银盟海军的一方大员,成为真正的掌控者。
“你们可以打散阵型,但火力输出决不能受到影响,迂回舰队的行动要快,各舰队歼击艇队伍也要做好准备。”陆德伦大声对着协同区域发出命令,他的声音一起,协同参谋们就同时噤声,等到他一说完,就立即开始忙碌起来。而急促而繁杂的话音,使指挥舱内变得如同繁忙时分的空港控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