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玩个简单粗暴的(2/2)
“对联?”
“就是春晚我们门上贴的呗?”
“楼上错了!”
“错了,怎么错了?难道不是?”
“是也不是!”
“你丫的,跟我玩朦胧这一套是不?”
“我的意思是现在的大部分对对联其实不太了解,过年的时候,很多人直接从集市上买那种商业对联,那种对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不合韵律,对仗也不公正,只不过因为后期制作的好,看起来似乎也不错,其实与正规的对联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擦,有这么玄?”
“那是当然!”
“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
就在众人热烈的讨论时,台上的靳长歌直接开口说道:
“这样吧,咱们这么一轮又一轮也太费劲,而且还费时间,我们换一个方式,来个简单粗暴的怎么样?”
罗成感兴趣的挑眉,“简单粗暴的方式?怎么搞?”
在一道道目光的注视下,靳长歌笑着说道:
“非常简单,这样吧,我出十五道上联,你对下联,只要你能对出五道,算我输,反之,你输!”
呦呵.....
有点意思哈!
听到靳长歌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很多人都是来了兴趣。
这是要一决胜负啊!
只不过十五对五便输,这会不会有些托大了啊!
罗成也笑看着靳长歌,说道:
“看来你很自信啊,你莫不是拿那些“绝对”来坑我吧?”
“怎么会!”
靳长歌无奈摊了摊手掌,“我保证我说的这些对联都不是“绝对”!”
“那就好!”
罗成点了点头,“那就开始吧,我到要看看靳小兄弟你究竟有什么本事儿!”
“那你可就瞧好了!”
靳长歌嘴角一勾,“我开始了!”
所有观众都侧耳听了过去。
就算是文学界那些前辈,此时也是极为认真的听着。
终于,靳长歌缓缓开口道:
“第一道,上联:烟沿艳檐烟燕眼。”
烟沿艳檐烟燕眼?
罗成低声自语了一声,然后便是思考了起来。
网上很多人也在思考着。
“这个对联有点难啊!”
“怎么看出来的?”
“这似乎也很普通嘛!”
“你知道什么,你看,炊“烟”“沿”着色彩“艳”丽的屋“檐”飘过,“烟”(薰)了正在屋檐上坐窝的“燕”子的“眼”睛,上联两个“烟”字,第一个作名词,第二个作动词,既使上联更具文学色彩,又凭添了对对的难度,这个对联很厉害啊!”
“虽然我不懂,但是听你这么一说,老靳出的这个对联,很牛叉啊!”
“何止是牛叉,简直是牛叉上天!”
观众在讨论,台下的文学界的文人也在苦思冥想。
看了众人一眼,靳长歌又解释道:
“我说说这个上联的来源处,其实它来源于清朝末年,相传一人在门前生火,灶间柴烟沿那艳丽的屋檐氤氲地涌入了燕子窝中,大燕子飞出巢去,小燕子在窝中被熏的叽喳乱叫。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一副上联;七字同音、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此索对。”
听到典故,众人依旧摸不着头绪。
五分钟后。
罗成抬起头,“你说第二道!”
靳长歌一笑,说:“第二道,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寂寞寒窗空守寡?
众人还在想些,只听到靳长歌继续说道:
“这个上联,据说是一大家闺秀,及笄之年向求婚者悬一副联。声言谁若对上此联,便许出嫁。当时无人应对,其女也“寂寞”而死。”
此时罗成眉头已经深深皱起。
会场大厅,也是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在低头苦想。
七分钟后。
罗成抬头沉声说道:“说你的第三道!”
靳长歌轻轻一笑,
“第三道,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湖。”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湖?
众人又是一阵沉思。
靳长歌继续介绍了它的背景:“这个上联,相传北宋时期,苏轼任杭州知府时,有一天与文人学士乘船游西湖,一歌女提锡壶给苏拭等斟酒,不慎失手将壶掉入湖中。一文人来了灵感,据此吟出此联。”
此时,大厅中,只有靳长歌清朗的声音在传响。
其余人,则是眉头紧皱。
尤其是对面的罗成,在这个时候,双手都不自觉握紧。
过了一会儿。
他最后压低了嗓音,说道:
“....说你的下一道题!”
所有人都能听得出来,这声音中,压抑着一种情绪。
很显然,罗成也有些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