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楚王生祠(2/2)
就在李宽一行的前方,一个稍胖的中年男子感叹:“到底是华阴人,这般大的小子,都能读书识字。”
胖中年的同伴一脸羡慕道:“读书识字不奇怪,关键是人家华阴学堂里教出来的娃娃,比咱长安私塾里教出来的机灵的多啊。我家小子也上了三年学,先生还说是个聪慧的,结果这一路过来,灯笼都没摘几只。你再瞧瞧这帮华阴娃娃,这家伙,专挑好吃的摘啊。普通商家那灯笼,人家都不稀罕猜!”
两人顿时有了共同话题,又发现旁边有个贵公子模样的少年在关注,声音越发响亮,内容也越发广泛起来。这种感觉,和后世京城的哥的聊兴有一拼,不把乘客侃到心服口服,似乎无法彰显京城人的信息优越感。
“要说还是人家华山弟子有能耐,武德年的时候,我和家叔曾去华阴贩过一回麻,那时节,那里穷的。地主家连身体面衣裳都没有……这才几年呐,华阴人一个个富的都流油了!不光家里吃穿用度不缺,娃娃们上学也不用交束脩,老人也有专门的敬老院。等闲人根本不需要为家里的老人娃娃操心,只管种好庄稼管好事就成……”
“可不是!我听人说,在华阴,谁家敢不让娃娃上学,还要罚钱哩!不光男娃娃要上学,连女娃娃也要上学。学的好的,学堂里还给发奖金!”
“什么奖金?!是奖学金!华阴人是真有钱,人家也是真会赚钱!咱们学着人家的法儿,种玉米,种土豆,种棉花,人家就卖嫩玉米棒子,做粉条,纺线织布。等咱们花了钱把这些学会,人家又开始做青储,卖饲料了……你说,咱们那县太爷,好歹也是世家子弟,家里也是传承几百年的,咋就没这些能耐呢?”
“这能一样吗?人家那都是在华山上跟孙神仙学的仙家本事!你没听人说吗?那些华山门人,和楚王殿下都是师兄弟来的。见了楚王殿下,那都是叉手说话的。”
“要说这好日子啊,还得是这贞观年!嘿嘿,还记得以前过年也放花灯,谁敢这么随兴游玩?恨不能把娃娃拴在裤带上,就这还年年有被拐的。自打楚王殿下捅了那帮秃子窝,现在还有谁敢冲娃娃们下手?!出来玩也有个玩的样子了……”
“说起这个,我前日在青龙坊那个楚王祠里,给娃娃求了个文昌符,让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也沾点殿下的仙气!以后来逛灯花,也有糖葫芦吃!”
原本听到别人夸自己,李宽还有点暗爽,猛然听到“楚王祠”这样的字眼时,突然有点意外:长安城里也有人为自己建了生祠?
李宽知道当年自己北返这一路上,曾给沿途留下不少印记,有人就提及过给他立生祠的事。不过身为“神仙”,要保持自己风轻云淡,不拘红尘俗事的逼格,后续发展如何,他也没跟进,更不好意识让别人去打听。因此,那些生祠究竟怎么样了,他自己是不知道的。
只是,长安城里也有人给自己建了生祠?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要不要去看看呢?啧,悄悄去看自己的生祠,如果被人认出来,会不会太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