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吃了天书(1/2)
好一场杯酒刮脂膏的宴席!
酒过三巡,各族长便告别离席。带着疑惑而来,带着沉重而走。前面刚经历三年旱灾,能幸存活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如今还要修个什么北帝庙!
“丢那妈!”离开衙门后,何瞎子恶狠狠地啐道。
汾江河分叉之后,将佛山分成长岭陂、来往桥和唐吉三块地。其中长岭陂不仅靠近汾江河,还背对着西江,是佛山最为富庶之地。所以长岭陂的何家与孙家很快就凑齐了李大人的三千两任务。
至于佛山另外两块地,来往桥和唐吉顿时陷入了窘困境地。
来往桥的陈家由族长出面,向邻县筹借银两,拖了两个月终于拿出三千两。而受旱灾影响最大的唐吉,村民们都饿得脸显病黄了,哪还能拿出钱来?李大人不断施压,小吏做起事来便不择手段,没钱就收粮,没粮就抓人,没人就推墙倒屋。作为唐吉的大族,叶家被闹得鸡犬不宁、一地鸡毛。
那场宴席之后的第三天,大雨终于止住了。又过了两个星期,何家和孙家的银子送来;两个月后,来往桥的陈家终于凑齐修北帝庙的善款;倏忽半年已过,唐吉还在一拖再拖。叶家族长和几个乡绅被抓了起来,由衙门的小吏去收钱。
某夜,天朗月明。两个小吏正穿过田野,月光把他们的身影拖长,打在稻禾之上。
“这稻子长势不错,今年有个好收成。”左旁的小吏说道。
另一人听了,伸手轻扶稻穗,“旱灾算是过去了。”
“嗯,能活下来真好。”
“可别忘了,修北帝庙的善款还没凑齐呢。只要修好了北帝庙,咱们年年都有好收成,不用再挨冻挨饿了。”
“对!这可是大好事啊,那些刁民就是不懂。”
说话之间,他们来到了孤零零的坐落在叶家村边邻的茅草房。这房主子姓李,半年前刚添了一个小男孩,取名李忠。
小吏偷偷翻过竹篱,三步做两步的抢到门前,一边踹掉烂木门一边喊道:“今天不交钱,把小孩抓走!”
屋里悄无声息。当他们取出火折子时,才发现屋里空无一人。
“扑街,让他们跑了!”
“嘿嘿,他们能跑到哪去?”另一小吏冷笑道。
……
长岭陂,何家村。
村尾的六婆,远近有名的接生婆。半年前帮族长接生,运回来五石白米,惹红了左邻右舍的双眼。
六婆给自己留下一石白米,剩余的全兑换成糙米,每天熬两大桶粥救济灾民。
不仅有长岭陂的村民,甚至远在唐吉的灾民也闻名而来。有的还拖大带小,一家子赶过来。六婆知道时世艰难,旱灾刚过,新的稻子还没长成,心里想着能帮就帮吧。
“每人只有一碗。”六婆见这男子刚分了一碗粥,现在又跑过来要粥,便开口说道。
男子面带饥色,胸前显露出狰狞的骨架。他听六婆这么一说,黝黑的脸上顿时发热,只好讪讪离开。
六婆见他的背影,突然于心不忍,想叫住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