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路见不平踩一踩(1/2)
241路见不平踩一踩
那男人一走,看见付小药不动,张书玉就迫切的走了上来,望着付小药,“搞定了?”
付小药笑着点头,张书玉就上上下下的把付小药打量了一遍,那眼神很是奇怪,把付小药盯的莫名其妙,“干嘛?”
“付小姐”张书玉皱着眉头道,“你确定你真的搞定了?”
“嗯……应该吧……”付小药道,大概能够区别出真的和假的,也不敢保证自己完全的不会交学费,俄罗斯料青海料以及韩料成分都差不多,在鉴定机构都被定为和田玉,价格上却是相差甚远,老板可不会告诉你那是不是在塔里木盆地所出产的,对于他们来说,有钱赚就好,在这儿,至多就是假的少一些罢了。
“那好”张书玉笑着道,“我一直对小说里那些冬暖夏凉的羊脂白玉仰慕很久了,这事儿可就拜托你了。”
“噗哧……”付小药闻言就笑了出来,“哪儿有什么冬暖夏凉,夏天凉凉的不假,要是懂天是热乎乎的,那咱们还愁啥取暖啊,能量守恒啊,书玉,我可不知道你还有这么浪漫的想法。”
显然,率直的张书玉其他方面都干练利落,就是在这个上比较执着,“我坚信一定是有的”
“为啥?”付小药就不明白了。
张书玉眉毛一挑,“我就是相信那些人找不到,你不一样啊你是付小药啊”
付小药闻言摸了摸鼻子,她又不是造玉的,这玩意儿关键是,她说了不算啊这要找不到咋办?感情她还赖上她了?
真正的羊脂白玉夏天拿在手里或者捂上,玉石的表面上都会出现一层结晶水,很神奇的感觉,冬天的时候入手,也不会像其他的石头一样冰冷彻骨,反而是带着一种温润的感觉。
不过,付小药还没遇上过,她接触玉石是很短的时间,大多数都是从别人口里听来的经验。
和田玉从料上分为籽料和山料,籽料是从河道里捡来的,常年河流的冲刷让他变得圆润也小块,质地普遍来说都要比山料更好一些。这当然不代表山料不会出精品了,有不少也是超越籽料的所在。山料就是在矿区挖坑跟挖煤似的挖出来再经过挑选出来的,形状不像籽料基本上都被磨去了棱角。而且,山料个头都比较大,而籽料的个头都比较小。
但是,普遍来说,还是籽料的品质更好一些,玉质细腻、油润,精神内敛,而下品的山料就跟石头也没多大的区别了。
张书玉看起来是真对羊脂白玉情有独钟,径自就在摊子上挑了起来,眼睛发亮的看着黑布上面摆着的一块白色的料子,蹲下来拿在手里递给付小药道,“这块怎么样?我瞧着不错,很白,又没瑕疵。”
付小药一看张书玉拿的那个料子,不由得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闹的张书玉摸不着头脑,“咋了?”
付小药结果那颗不大的石头,笑着道,“就这肉质就不过关,看玉石,要看玉石的细腻度,由里向外透着的油润感,内里的干净程度,其实直观地说就是拿在手上看在眼里的舒适程度;所谓白度,不但是指白色的高度,还要观察白色的浓度以及色泽正不正。除了白度和肉质,还要观察玉石的绺裂情况以及料子的形状用途。相反,一些白度发闷肉质泛僵,谈不上细腻度纯净度,绺裂较多的白籽,其实是根本没有价值的,在巴扎上也很便宜,连鸡肋都算不上。这玩意儿你要不信,问问老板值多少钱。”
“泛僵是什么意思?”张书玉略微有些失望的问道。
“像石头”付小药解释道,“你拿在手里的时候没这个感觉么?”
张书玉点了点头,付小药这才继续道,“总之,玉石的价值首先是建立在‘色正肉细’的基础上的,脱离了这个基础,再大再白色泽再多,都是垃圾。”说着将那颗石头放在摊子上,这儿剩下的东西都不咋滴,她是相信高手在民间的,既然刚才那个人瞧不上眼,那就一定没多大的漏可以捡,可别到最后让自己的钱包漏了。
林枫闻言好奇的拿起来,接过付小药手上的放大镜和电筒想看看,他不问她为什么,付小药也不给他解释,反正这人学东西是借口,这玩意儿没个几年的功底根本学不会,要是学成个半吊子上当受骗,反倒是不如什么都不懂来的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