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马丕瑶赴任,老太太伤悲(2/2)
春天的午后,天空是明艳的蓝,地上是耀眼的黄。金灿灿的阳光,像丝丝缕缕的金线,齐刷刷地抛洒下来。树木的枝桠上,郁郁葱葱的绿色还泛着淡微微的嫩黄,与春guang明媚的阳光交错辉映;叽叽喳喳的麻雀们,尽情享受着这冬去春来的大好时光,你追我逐的在泛着生机勃勃的绿色树枝间嘻闹欢跳,不安份的从这一根树枝飞落在另一根树枝上,又从这一棵树上飞落在另一棵树上;几对衔泥垒窝的家燕,成双成对的在碧瓦绿枝之间,轻快的飞来飞去,幸福的为今年的安家立业而忙碌着。
喜宴过后,马丕瑶便匆匆忙忙的率领夫人及众儿女,齐聚到老太太房间,“扑通”跪在母亲面前,满面愧疚的含泪说:“娘,儿明日一早就起程,不能在家为母亲尽孝了,求母亲大人宽宥,儿万祈您安康高寿!”
“我儿千万不样这样说,为娘会愧疚不安的。”老太太忙扶起儿子,含泪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尽忠朝廷,造福百姓,有你这样的儿子,是娘之荣幸,马家列祖列宗之荣幸,我儿放心去赴任吧!家里的事情,有娘在,我儿千万不要太牵挂。”
马丕瑶与家人依次坐在老太太身旁,环望着众人说道:“去年,山西大旱,至今无雨,百姓大饥,灾荒特重,朝廷已在年前派京官到山西赈灾放粮,今又命我速赴解州,看起来是灾情仍未得到缓解,我此次赴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呀。我走之后,家中男女老少,大大小小都要事事听从老太太打理安排,切勿无事生端,但求家和人兴。”
众人无声的点点头,一阵默然。立时,室内的空气里便流淌着分别的悲壮伤感味道。
马丕瑶还想再说点什么,可他看到气氛如此沉重,分别的悲壮味道如此强烈,便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他无声地望着坐在他周围的至亲之人,胸中也忍不住激荡着的情绪。于是,他把目光停在长子马吉森脸上,忍不住语重心长的说:“子明,为父这一去,定是艰难重重,你是长子,虽无意仕途,但在家要树立长兄风范,尊老爱幼,兢兢业业的操持家业,好让为父没有后顾之忧。”
马吉森,字子明,咸丰七年(1857年)的阴历十二月生人。他自幼喜读农林、医药和工矿之类的书籍,也可能曾经随赴任的父亲生活,耳闻目睹了官场上的事情。所以,他从小就厌恶仕宦。此刻,他见父亲嘱托自己,急忙趋前一步,说:“父亲且放一百个心,吉森定谨尊父命!”
“嗯!”马丕瑶欣慰的点点头,又对次子马吉樟说:“樟儿,你自幼聪慧,灵气十足,为人侠义,做事稳妥,从小的志愿就是长大入仕,造福百姓,为父走了之后,你不要贪玩懈学,要刻苦读书,争取早日榜上有名,仕途有望。”
马吉樟,字积生,号子诚,生于咸丰九年(1859年)的八月初五。因为与唐明皇同日生,故乳名叫千秋。也可能是他的上面有哥哥罩着的缘故,没有看到人生深处的世态炎凉,所以,他自幼就梦想做一个造福黎民百姓的廉洁奉公之官,故平时是刻苦学习,一心攻读孔孟礼法,想早日荣登榜首。
现在,他见父亲嘱咐自己,不等父亲话落,早已步近一步,拉起父亲的手说:“父亲放宽心,儿每日必苦读经书,以求早日闻达,报效国家!光耀马家门庭!”
“嗯,好!”马丕瑶欣慰的直点头。
马丕瑶将家人逐个嘱咐了一遍,又将府邸之中的大事,略作安排,心中仍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得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我走之后,一切事宜,听老太太吩咐。”
……
翌日卯末,晨曦微露,东方翻滚着浓霞,澄清而高阔的天空上,稀稀疏疏的遗落着几颗淡星;寒嫩的清气,碰面而凉,虽是春晨,却熟似初冬。
马丕瑶在家人的护送下,起程出府。
呼延氏不顾身体虚弱,不顾马丕瑶及全家的劝阻,也怀抱女儿青霞,随着家人到府门外恭送夫君。
马丕瑶再次给母亲行辞别大礼,又从呼延氏怀中接过青霞,亲了又亲,看了又看,这才登车而去。
老夫人望着年近五旬的儿子,步履渐衰的登上官车,探出身子向全家告别而去时,不禁泪水沾衣,她悲壮的转身试泪,从呼延氏怀里接过青霞,看着孙女娇嫩的小脸,心想,儿子这一去,不知几何再回府弟,这刚来到人世的七丫,也许就是儿子的最末一个血脉,想到这里,她用衣袖再擦了一下眼泪,高声而果断的说:“马府上下张灯结彩,七丫九天时,我们要热热闹闹的大宴宾客,为我马家喜添千金庆贺!从今天起,在府门前支锅造饭,为周围乡村里那些饥寒交迫的乡邻们施舍九天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