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辛亥年举事,**初成***(4)(2/2)
“啊!**万岁!”
“多谢**!”
“吃免费的午餐,感觉好极了!”
“盼望**早日成功,就可以天天享用免费的午餐了!”
“吃得酒足饭饱,过了明晚,发动起义的时候,多摞倒几个保皇地官兵!”
……
邓玉林也早已饥饿噜噜,正竖卧在军装上,以喝水充饥,听到孙武吩咐他到外面叫菜。立即站起身。走入财务室,找管财务的李作栋支钱去了。
可是。邓玉林拿着钱出去将近一个时辰,却迟迟没有回来。而房间里的同志们,哪肯再等下去,强烈要求孙武带他们出去吃。
“嗯,出去吃,只有吃饱好吃,才有力量**是不是!”孙武听到同志们的要求,头也不抬地敷衍说。
孙武的一句话,立时让屋里的同志们兴奋起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支撑起身体,洗过之后,便站在门口,像嗷嗷待哺的饥饿小鸟,静等着孙武。
此时此刻地孙武,正坐在临时做为休息的简陋床上,专心致志地核对这次发动起义的各队负责人名单,猛一抬头,看到同志们这架式,心里突然被一股巨大的愧疚所淹没。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很随意的一句话,同志们竟如此的言听计从,如此地迫不及待。于是,他立即把手里的起义人员名单、起义章程和起义路线薄,使劲向数丈之遥的窗户前边的桌案上甩去,准备带同志们去吃饭。
而这部起义人员名册,因为被甩出去的猛烈惯性,并没有按它的主人孙武所预想的那样,搁浅到它该搁浅的地方,而是呼呼啦啦飞滑到盛有药水的玻璃瓶领地。而繁多的玻璃瓶们,因为被起义人员名单薄给猛撞了一下腰,也因为被撞地猛烈惯性,噼噼喳喳地碎倒一片。立时,玻璃瓶里的药水,便像被禁固了很久地生命又突然获得自由一样,很肆意地顺着油漆的桌面,流淌着,流淌着……。
看到这种情况,屋里的所有人都立时大惊失色,心惊肉跳,他们之所以如此惊慌是因为,玻璃瓶碎倒一片的桌案周围,堆摞着一箱箱今天才配制好的炸药,而刚才那没有来得及封箱的炸药,还没有来得及装门钉,又正好摞在药水流淌所经过的地方。玻璃瓶里的化学药水,一旦接触到没有装门钉的炸弹,便会引起化学反应。并且,这次配制的炸药,因为考虑到中国传统的配制炸药没有威力,并不是用中国的传统的硝石、硫磺和木炭来配制的,而是采用西方的配制方法,用硝酸、硫酸和甘油所配制,威力极大,爆炸功能极强,且敏感度极灵,一旦与玻璃瓶里的化学水相溶解,那后果不堪设想。
立时,所有人都忘记了饥饿,所有人都忘记了困顿疲劳,所有人都忘记了孙武刚才承诺他们的免费午餐,全张大嘴巴,瞪大双眼,像雕塑一样凝固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孙武见状,大呼一声不好,胡乱地拿上能擦拭的软布、床单和衣服,立即奔过去。拼命地擦试着滴落到炸弹的化学药水,以防止药水浸到炸弹里面去。可是,就在他将滴落在炸弹上地化学药水擦拭干净,封好箱子,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箱子的炸弹已被化学药水浸透,开始出现化学反应:好像提前打招呼似的先腾冒出一缕浓重的烟雾。
孙武已经洗过手。正拿着手巾,背对着冒烟的炸弹擦手。而面对炸弹的所有人。全都看到炸弹在冒着浓重地烟雾,他们立时惊恐得大叫起来:“孙武!快躲开!”
他们在大叫的同时,已冲出暗室,冲出房屋,并向安全地院子里冲刺。
此时此刻的孙武,正伸举起手,向不远处的架子上投仍毛巾。当他听到同伴们的惊叫声,便立即顺着同伴们的惊恐目光,转身望去。只见那箱已被他擦拭过的炸弹,正冒着浓重的白烟,并散发着令人窒息地强烈火药味。
孙武立时吓得心惊肉跳,瞬间的惊呆之后,便以迅雷的速度,全力向外边冲刺。而那一箱被药水浸过的炸弹。就在孙武刚刚跨到房门口时,毫不谦逊地大吼一声,发出“嗵”的一声巨响,在起义军筹备处里爆炸了。
正跑到暗室门口的孙武,突然感到一阵巨大的热流,将身体划伤一样。浑身巨热巨疼的难以承受。紧接着,他便看到了鲜红地血液,便像受惊吓的生命一样,惊惶失措地顺着他身上被炸开的血口,汩汩地流了出来。
立时,整个院子里便浓烟荡漾、火药充鼻,每个人都感到了被呛得昏过去的征兆。跑到院子里的**党们,趁着炸弹没有连锁爆炸的瞬间,立即冲进屋,搀扶着孙武。急速地逃出去。慌忙揽住一辆出租车,向同仁医院地方向奔驶而去。
而宝善里是属于俄租界一条街。正在大街巡罗的印度巡捕,看到14号公寓里浓烟滚滚,爆炸声声,立时提枪奔跑过去。
那几个巡捕到了楼上,没找到人,却发现了满楼板的铁片,以及一些没有引爆的炸弹,还有埋在弹片尘土之中的四、五百套军装,100 多枝手枪。更让他惊恐的是,还有一部起义人员名单,及起义总策划和布属。印度巡捕一看到起义名单和起义计划及布属,比看到炸弹还害怕,立即报告了他的上司——俄国租界的领事。
因为俄领事与清政府是串通一气的,在接到巡捕的报告之后,他们一边派出大批巡捕,去封查孙武他们地物品,一边以最快地速度报告了清方政府。
当孙武他们出事之后,邓玉林才提着饭盒,一路笑着,一路急急慌慌地跑回到宝善里。
他之所以现在才将午饭给买回来,是因为他支了银子走出来,正在宝善里大街上的饭馆点菜,突然,从外边跑进宝善里很多避难地人,其中也包括执勤的清军。来宝善里避难的人奔走相告,说外面有**党扔炸弹。
邓玉林大吃一惊,以为有同志要举事起义,他也顾不得点菜了,立即迎着奔进来的避难人,奔了出去。走到出事地点才知道,原来是一位乡下老农进城,为了省下饭钱,便自带了两个馒头,用毛巾包着,揣在怀里,把怀里给撑得鼓鼓的,被官府的暗探看到,觉得他可疑,便要搜他的身。那位老农自进城,又不是一次被搜身了,所以,他嫌怀里的馒头太麻烦,便从怀中掏出用毛巾包着的馒头,索性扔到地上,让暗探给搜个够。可官府的暗探以为老农是**党,向他们扔炸弹,吓得魂飞魄散,大喊大叫着散开了,把附近的巡警和百姓也吓得一哄而散,四向奔逃,并奔走相告,说有**党扔炸弹。这些逃奔的人,很多人都不了解事情的经过,也跟着纷纷逃避。
别人都是奔跑着像逃避战争一样逃避出事地点,而邓玉林,他却拨动着迎面拥挤的逃奔之人,像逆水行舟一样,像逆风行车一样,艰难地向出事地点急赶。当他到了出事地点,事情已经被赶到的宪兵团给解决了。邓玉林站在出事地点的外围,了解了事情的整个经过,知道是虚惊一场,忍不住暗笑。于是,他就近在周围的饭馆要了饭菜,兴冲冲地回来,准备把这个笑话讲给孙武他们,也让他们开怀一笑。可现在,他提着饭盒回来了,却看到宝善里的街口被人堵得死死的,他不知道是孙武他们出事了,便夹在人群中,混了进来,刚来到宝善里14号门口的数步之遥,就见巡警们正在招呼装运工们往车上装运物品。而这些被装运的物品,正是**党用以八月十五起义的枪支,炸弹、军装、白毛巾,十八星旗帜、**文件、**书籍、**党名册、起义计划和章程等。
看到这一切,邓玉林如五雷轰顶,凝固在那里。他知道,这里的**机关遭事了。他缓过神来,立即离开宝善里,提着饭盒渡江到武昌,直奔**总指挥部——小朝街85号而去。
二:
小刘同早在炸弹冒烟的时候,就吓得脸色灰白,也不饿了,也不累了,在炸弹正疯狂地冒浓烟的时候,就跳跃着飞了回去。见到哥哥刘公,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把炸弹冒烟,及**同志恐慌的事,语无伦次地给刘公叙述了起来。
可还没等刘同给哥哥叙述完毕,就听“嗵”的一声巨响,隔壁便传来了爆炸声。刘公大叫着“不好”,急忙奔了出来,想到14号看个究竟,可他刚一出自家门,就看到几个巡捕,像被猎人追赶的一群兔子,飞一样的迎面跑了过来。
刘公立时预感到了不妙,他赶紧返回去,恐慌地随便收拾了一下,便一手拉着带着妻子李淑卿,一手拉着弟弟刘同,匆匆忙忙离开住处,,
刘公找到新的住处,简简单单的安置了下来之后,天色已近傍晚,他带着妻子和弟弟在外边吃过饭,准备回家,突然想起来,家里还有很多重要的**信件、布告、宣传单,和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那些物口一旦落到巡警手里,他们就会顺藤摸瓜,找到自己,那就自己东躲西藏的搬家,岂不是白辛苦了。刘公千思万想地思索着,他觉得爆炸的只是14号,而他住在15号码,租界巡警不会这么快就怀疑到他头上的。于是,他决定立即回到宝善里去取重要的物品。可是,因为他自己有痨病,走急路就气喘吁吁,于是,他便让弟弟陪着妻子回去取。
刘同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惊险之后,越发觉得干**是一件很刺激、很好玩、很有趣、很时尚的事情。现在,对于哥哥派他和嫂子一起回宝善里取物品,他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刺激。
因为感到极大的快乐和刺激,所以,一路之上,刘同故意装腔作势,把自己弄成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把自己弄得机警谨慎的样子,频繁的左顾右盼,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是重任在身的人,唯恐别人不把目光射向自己,唯恐别人看不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人。尽管他的嫂子李淑卿,提醒了他几次,可他只收收敛一小会儿,仍然把自己弄成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像干**。
可他们淑嫂一回到宝善里的家里,便被埋伏在那里的巡捕给抓个正着。
他们叔嫂之所以被抓,是因为,巡捕经过快速地排查,发现他们家是与爆炸的房间,一前一后搬到这里来的,并且,平时来往密切,走动频繁,就好像一家人一样。所以,便把他们家也做为监视的对像;所以,叔嫂二人一回来,便进入了巡捕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