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玉沁盘色两相悖(1/2)
第36章 玉沁盘色两相悖
玉如意又仔细的看了看,玉质上乘,雕工精细,怎么看怎么都像是汉代的东西……
一旁斟茶倒水的陆馨儿见玉如意将那佛像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却一直不解答,终究忍不住问道:“如意妹妹,怎么样?赝品?”她心里有些打鼓,这东西着实花了不少钱。
玉如意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东西盘色不错,也比较老,上面的沁色也不错。雕刻风格看起来是大汉朝时期,只是,砣痕却很新……”
“如果保存得很好,密封好了,很少触碰的话,那砣痕自然就会很新了吧?”陆馨儿也凑过去看了看。
“话是这么说不错……”玉如意又将佛像翻了翻身,接着说道:“只是,如果是保存密封完好,不常常在手上把玩的话,又怎么可能有如此好的盘色?”
陆馨儿听言,也沉默了,她虽然在古玩圈里也摸了不少日子,只是对玉器却一直不太吃得透。一是把玩玉器的通常是贵族人士,能到她手中的精品不多。二是玉器是每家古玩好镇店的本事,大多不会外传,也只有玉如意和她关系这么好的人,才会稍稍解释一下。
陆馨儿知道,这玉有颜色,一看沁色,二看盘色,是用来判断玉器年份最好也最准确的东西。“沁色”顾名思义,是指玉器在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质相接触,自然产生的水或矿物质侵蚀yu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而盘色,是玉器在手中盘磨所产生的颜色变化,一些玉器制成后,没有经过土中埋藏,在传世过程中长期经人盘摸,色泽会产生变化,也就是常说的“熟”,“熟玉”。
玉如意手中这尊佛像,头顶有一块斑块水沁,而这种沁色通常需要四百年以上,算起来也和汉朝的年代相符……而且像这样的沁色,在雕刻的时候通常都会根据其形状而改变雕刻题材或者样式,不太可能会直接出现在佛像的头顶,这样一判断就是斑块是佛像雕刻好后才沁上的。
这样自相矛盾的东西,在玉如意看来,应该是赝品,可是除了这一点,其他地方又全都没有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玉如意思来想去,也只能先动用异术了……只是,今天洗澡时候那个异象,让她隐隐的有些担忧,当时双目泛疼,之前看玉器的时候,特别是越老的玉器,眼睛就越舒服,为什么看玉牌的时候会疼呢……
不过,玉如意只这么随便的想了想,也就罢了,很多问题就连钦天监的官老爷们也无法解释的,更何况她呢?
玉如意将注意力又放回眼前的佛像,将它捧起,看似对着窗外的光看透度,实际上却动用了异能。佛像上缓缓泛起乳白色的玉灵,似袅袅熏烟包裹着它,这玉灵,明显年代不够,很淡很淡,年份应该不超过二十年……
玉灵钻入手指后,玉如意闭上眼睛,养了养眼,这感觉才是看玉器的感觉,就算玉灵很淡,但依然给她的双眼带来滋润舒服的感觉。
“唉……”玉如意谈了口气,正要张口告诉陆馨儿,可随即发现自己左手摸到佛像头顶斑块的时候,竟然感觉不同好像那斑块上的玉面不像看起来那么细致滑腻,反而像砂纸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