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安家有喜(1/2)
第一二二章 安家有喜
安爸虽然对国外所知不多,不过纽约还是知道的,因为他看过一个电视剧就叫“北京人在纽约”嘛那个什么“南达科塔州”他是记不住,就算记住了,他也不愿意说出来:这个地名儿多生僻啊,在罗山镇这样的地方,恐怕一个听说过的都没有,一跟人家说,人家还以为是去了美国的穷乡僻壤哪还是纽约听着响亮又大方,又简单好记,于是从此他无论跟谁吹的时候,第一句话都说:“我家大闺女,在北京念完了大学,现在要出国了,美国,纽约,大城市”……
安妈一开始还因为大女儿要远走他乡而抹了几天眼泪,但听了丈夫的吹嘘与亲朋好友的羡慕,也开始变得憧憬起来,也许出国真的是很好?到时候能挣大把的钱,最好能把弟弟妹妹,恩,尤其是弟弟接到美国去,过上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好吧,安妈其实一直到现在,还是有点重男轻女的……不过因为她这些年一直不那么辛劳,所以对孩子的耐心多了、照顾多了,又因为手里有钱,给安小轩买点什么的时候,也就给安小燕买了,所以跟安小燕的矛盾自然缓解了不少,虽然安小燕还是时常嘟囔着说“妈妈偏心”,但那已经可以纳入撒娇的范畴了,跟前世的母女间水火不容,早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虽然表面上对一双小儿女一视同仁了,但安妈心中最重要的自然还是儿子,她和丈夫甚至都在遗憾,为啥安小鱼不是个男孩哪?闺女那么有出息,到时候他们老安家在国外一安家落户,不是彻底的摆脱了“农民”的帽子?所以与其说安妈现在开始因为大女儿要出国而高兴,不如说她是因为女儿一出了国,儿子将来出国之路似乎也跟着平坦顺利了些而高兴。
出国的好处想得多了,她也抛开了离愁,也开始把女儿出国的事儿逢人就说了,不过安**智商就是比安爸高出不少,同样的叙述女儿出国事件,安妈一说就显得委婉多了:“你说国外有什么好,我本来寻思着闺女上了那么多年的学,该回到我跟前了,没想到一去就是那么远……”
听到这话的人,无论是羡慕的、嫉妒的还是说酸溜话的,最后无一不是问:“你闺女出国要去哪儿啊?”安妈则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这孩子从小就主意大,不声不响的就要到什么美国。”想了想又补充俩字:“纽约。”
如果说安爸安妈因为大女儿即将出国,而在罗山镇地位水涨船高的话,暑假来临之后他们的地位更是上升到一个炽手可热的地步,因为安小燕和安小轩都在那一年参加了中考,并且双双考上了安市一中。
自从当年安小鱼和赵子诚考上市一中,并且都顺利考上大学之后,市一中在罗山中学的孩子们眼中变得神圣起来,很多都暗暗的以此为目标,这些年基本上一年或是隔年,都能有个把考进去的,而这一年罗山中学却一下子考上了俩,还都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更夸张的是他们的姐姐也是市一中出来的,人家现在正要出国哪
这些喜讯接踵而来,就算是最好吹嘘的安爸,也失去了那些修饰性的语言:再吹就太嚣张了啊,还是低调点儿好,所以破天荒的,不再逢人就夸孩子的成绩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已经根本不用他夸了。罗山镇的安老板家出人才的事儿,在罗山镇哪个不知道,就连罗山中学的校长,都专门请了安爸去喝酒,向他请教下怎么教育孩子,那些三姑六婆们来安**小店里购物时,更是没口子的夸赞,安妈很“谦虚”:“我一个字都不认识,从小没教过孩子一点,都是他们自己用功,我们家这三个孩子啊,不是我夸……”
好吧,他们俩人倒过来了,安爸变低调了,安妈变高调了,哈哈。
安爸安妈觉得,他们虽然赚了钱、盖了楼、有了读大学的女儿,这几年在镇上过得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但随着大女儿要出国、小儿女双双考上市一中,现在他们在镇里的地位绝对可以把那个“数二”去掉,只剩下“数一”了,毕竟,随着做生意、做买卖的人家增多,有钱人家也不少,但又有钱、孩子又上进的人家可是不多。
安爸安妈三喜临门,决定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日子却一直没有定下来,因为安小鱼大学毕业之后,还是一直赖在北京不回来,说是有些出国的手续没办完呢安爸安妈既然不知道出国要有哪些流程,但也不敢催促,晚些天宴请亲朋倒没有,要是耽误了出国可怎么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