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见上司(1/2)
第十七章 拜见上司
第二日,大夫帮二丫换药时,发现她恢复得很好,只要以后按时换药,且注意伤口处不能碰水,想来过不十日便能痊愈。李县令便请大夫留足药后,就与林将军作别,继续向泽州行进。
却不想不过行了十几里路,就有林将军的兵士带着杨家的家人追了上来。原来皇后和将军夫人甚是想念杨浩,又恐其在外玩野了,勒令他务必回家不许误了在京过新年。
如此李县令自是不好留他,且离着州府已是近了,又有林将军刚剿了老屏山上的贼寇,自是大大震慑那些不安份之人,想来前方应是没什么危险的,便建议杨浩带人一起离开便可。但杨浩却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有始有终,且离着尉县也就只有三五天的路程了,不差这几天。而且他心中存了一段心事,还未找机会说出。
如此议定后,那林家兵自是独自回复去了,那杨家下人随小主人一起上路。
二丫见了不由叹道:与杨浩接触这么久,自是知道他本性不坏。便是在前世听说他恶劣,也不过是脾气不好,喜好打架欺负人,却也没说是要了谁的性命,做过最招人恨的事也就是求了圣旨强娶了李淑妍,最目中无人的事便是打了那宫中贵人,但圣上不也说错不全在他吗。由些可见,杨浩不过是一个世家寻常见到的纨绔而已,却在前世三人成虎被传得那般妖魔,好像他在边关与外贼勾结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怕是有人心中自有妖魔罢。
行不到两日就进了泽州城,李县令此行不欲张扬,便与杨浩商议:只自已一家入城,杨浩及兵士暂且在城外等候。杨浩想了想,便命兵士们在城外一村庄落脚,自已和杨华随他们一同入城。
等到了泽州城,大家先是找个家客栈好好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养足了精神的李县令便穿戴好官服,特意雇了顶轿子坐着,只带着孙师爷王桐二人去拜见知府大人。
那知府大人见李县令按期报到自是万分高兴。原来这知府大人姓刘,乃是京城川阳侯府的旁支,官途倒也顺畅,只是一时不察竟得罪了京中权贵,便被谪贬到此地任了知府。
刘大人胸中自是憋了一股气,誓要在此作出一番政绩来给世人看看。然真正来到此处,才知自己想得为免太简单了些。这泽州城地处我朝与北蛮的边界,土地贫瘠,自来出产不高,且冬季北蛮人偶或越界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故此大多有些门路的官员,决不会来此做官的。
也倒也罢了,然没想到的是上任在此做官的人,因嫌这里油水太少,便巧立名目勒索百姓。每年下拨的救济食粮,本为朝庭示恩以民,却也被他拿来取利,小斗借出大斗还,还要加些利钱。百姓为了活命也只能忍受,如此债上加债,爷爷辈的债得还到孙子辈。那上任终是赚了个够本,便花钱打点上下,一纸任书到了京城做官,把个百姓高兴得差点敲锣打鼓,只是却也给自已留了如此的一个烂摊子。
这泽州府的几个属县,又以尉县的情况最为严重。尉县属老屏山山脉,全县几乎大半多为山地,百姓一年到头劳作,便是混着野菜的饭食也填不饱肚子。这尉县北边还有几座不名知的荒山,既是荒山便知是物种匮乏,不能给山下百姓惠利。
上一任的尉县县令倒是个实成的官,虽说没见什么大的才干,却也不是个鱼肉百姓的人。只是他来此一年多尚未见政绩,就因母逝丁忧,倒也是个至孝之人,初闻噩耗便吐了血,等不及有人来接手便要回乡。刘大人见此也不好阻拦,因想到这个缺还不知何时才有人补上,便自作主张让他回乡,点了县丞暂代县务一应之事。
刘大人照例恩威并济地说了一通好好做的官报效朝庭的一番话。李县令自是诺诺应是。二人又谈了些京中趣闻轶事,旁边兼着些幕僚师爷们凑着趣,大家一进谈笑风生。刘大人不由在心中暗自点头:这李县令谈吐中自有文人的清雅,看着也是个忠厚老实的,且言谈中也带了要做出一番政绩的豪气来,他所带的师爷瞧着倒也是颇通吏治。
刘大人便在心中拿了主意,让人备酒席算是为李县令接风,李县令自是受宠若惊。因在谈话中得知此次李县令只带了一女来此上任,便命人去接李小姐让刘夫人在后院招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