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雪夜动静(1/2)
第二十六章 雪夜动静
百姓的书信本就是靠着乡邻捎带才行,如今在这边陲小城,距离京城是千里之遥哪有人往这边来往,家书自是更不易得的,所以此时的家书真是抵得上万金。二丫忙跑上前去一把抓住那些信连声问道:“是不是家里来的书信?”
王桐喜笑着点点头,把其中一封书信递给二丫,就快步走到书房说道:“老爷,家里来书信了”
李县令听了大喜道:“快拿来”又看到女儿手里拿着信正一边看一边走来,便也不顾着平时的形象就挤到女儿身边去看,一边还说道:“我们这才来了几个月,书信就到了。”又看到王桐手中还有书信便要伸手去拿,却不想王桐避了开来说道:“这是孙师爷的”
孙师爷此时也正看书房内,听了惊喜道:“我家也有书信来?”一边忙接了过信就打开看,一看真是自家儿子写的,便也不客套直接回房细品去了。
李县令看信笺不只一页便要女儿将后面的匀给他看,二丫随手摸出最下面的那一页递给父亲,然后二人又交换着看。信中啰里啰嗦地嘱咐李县令父女二人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凡事不要委屈了自己等等,又说了些那边的一些生活琐事,什么收了多少粮又种了什么庄稼,以及大丫的婚事都准备的极妥当等等。不过也看出家里写这些信时,那些庄户汉子们还没到家,因此在信里也讲道老太太故土难离又恐年岁大了在路上怕出个好歹,便决定不来尉县,在家也好照看大丫,顺便给二丫相看着夫婿,如此便可能只有李夫人母子二人来此。
倒是此时王桐看信看得合不拢嘴,信中虽也是照旧说些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当差之类的话,却是在最后说了一个喜讯:他们走后一个多月才发现王桐的娘子已是怀孕两个月。二丫在心中暗道侥幸:幸亏当时没让王桐娘子跟着赶路。她虽没生过孩子却也知道这最初几个月最是要紧,太过劳累颠簸对胎儿不利。
孙师爷也满脸喜色地走过来,说是家中一切都好,又对着王桐贺喜他明年春天就能添个大胖小子。二丫虽明知来年王桐要添个女儿,却仍是向前去恭贺王大哥明年将要喜得贵子。
倒是李县令问起这书信是何人所捎来的,王桐忙道:“是泽州城中一家姓陈的商户,曾在京城做着生意,恰好回乡过年路经柳州。他的一个友人与王家舅老爷相识,知道大人在此做官便顺道捎了这书信。因刚回来有些忙乱不好亲自前来,便让家人送来,说是年后三四月份起程,到时若是有什么要稍的,直接过去找他即可。”
李县令听了很是高兴,忙命王桐好好打赏那送信的家人,又叮嘱一定要留好地址,明年好让他再捎书信回去。二丫便知道父亲是欢喜过了头,这些事情王大哥自是已打点妥当后才进来内衙的,一时又想着过了年去给刘夫人拜年时,倒是也该去到那家看看,亲自道个谢,若是他们是常走这路的,说不定可以让母亲她们跟着一起过来。
二丫见到家人书信心中高兴,拿着信是读了又读,还要把信拿回房放在枕头下。又想到现在过年的各种事项也已是置办得差不多了,自家虽不能全家聚在一起,然小梅家就在临城的小村庄里,她年岁小也出不了多少力,厨娘和粗使的再加上书琴,倒也没她什么事,不如放她回家去过年。
二丫便把想法告诉父亲,李县令自是同意。小梅开心得不得了,咕咚一声给李县令父女两个磕了头,幸亏冬天穿得厚实,磕完头小梅就兴冲冲地回房收拾东西去了。
一会工夫小梅就挎着个小包到二丫房中辞别。许是知道在家也住不几天,小梅带的东西倒是不多。谁知此时小梅脸上略有些难为地开口向二丫借个大点的包袱,看到二丫好奇的样子便开口解释道:弟妹从小就没怎么吃过白面馒头,一年到头是吃的都是杂粮掺野菜的团子,这次她准备回去时在路上买上一大包袱的白馒头,现在天冷也放得住。
二丫知道穷人的生活,也知道小梅家虽说是因长辈生病家中实在艰难才卖的小梅,但她们家实是底子就薄,地少孩子又多,生活很是艰辛。因这是个感伤的话题,而二丫刚得了家书心中正幸福,便不想小梅心生凄凄,就笑着引开话道:“那得多大的包袱啊,你那一百多个钱可是买不少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