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章 县官(2/2)
曲瀚旭道:“有道理!”
他们几个便过去和孩子们坐在一块儿,等着粥煮开。厨师因为大少爷的一句话,本来还有些烦了的心,也赶紧收敛了,何况大爷也来了,也在那边等着呢!因此老老实实的把材料下足了,旺火烧着。
慢慢的又来了些人,不过也不多,一个两个的往这边走,曲瀚乾看到柴火不多了,拉着曲瀚莞去药堂里面捡柴火,小厮们都不敢帮忙,就在后面跟着。
再等了一会儿,人居然又多了起来,孩子们互相的吐舌头,幸好没有虎头蛇尾!
曲瀚侠他们也坐在桌边说着话。今年的生意全都不错,大部分不温不火保持住了。丝绸行是兄弟几个着重盯住的,生意也大跨步,松江府的丝织厂连上这边,曲家丝绸已经在南直隶算是上上等的了,一般要买丝绸的商户,已经把曲家作为头几个要考虑的了。
兄弟们正说着,那边来了一顶轿子,在粥摊子前停下了,曲瀚文兄弟一看轿子旁边跟的几个人全都认识家有财妻。急忙的站起来迎了上去。
轿子边站的是县官衙门的衙役,不过穿得都是便服。看到兄弟几个全都笑着点头,不过都没有出声。兄弟们也是笑着回礼,也没出声。
新来的这位县令老爷陈知县,是个挂着清官头衔的人,打着为百姓做事的招牌,做了几件针对豪商地主的大事了。
首先就是丈量土地,每家每户的土地重新丈量,重新定交税的数目。而且规定。要是有欺瞒的现象,补上去年今年两年的税款,还要重罚!这就明摆着是捞钱了。因为大部分的豪商地主家的土地,报在衙门那边全都是少报了的,就是为了少交税,有些瞒下的土地数目巨大,要是接受重罚,在加上补上的税,有些人都能破产了!
这告示一出来,百姓看到豪商地主倒霉,当然全都拍手称庆了,又封了他一个清官的美名。
那一阵给他送银子的人是络绎不绝,而且大部分都是豪商地主,陈知县也是很明白的人,该收就收,该手下留情的也手下留情了,但是该补得也适当的要求他们补一补。当然后来补得这个数目,比他之前定的就少了很多。
这样,不但是百姓感激他,那些被讹诈了的豪商地主也得感激他。
曲家别的房多多少少的也牵连了进去,只有曲瀚侠这一支没有被牵连。
他们只有曲二老爷留下的那几百顷地,在分家后,把这些地给曲二太太的时候,曲瀚侠兄弟曾经动过买地的念头,也买了几十顷,后来曲二老爷的地又回到了兄弟们的手里,他们也就没有再买了。
这些地虽然有一些水分在里面,但是好在曲瀚侠兄弟对待佃户和庄子的人全都很好,一点也不刻薄。再加上县衙上上下下的全都是受过他们无数好处的人,因此丈量的时候,报称他们土地和实际相差不大(若是一点没有,也会叫人怀疑。)
陈知县虽然也有些不信,可也没办法,总不成他自己亲自去丈量吧?于是只能放过了他们。
接着陈知县在宣州又开始了查人口,那时候也是按照人口要交税的,很多人家瞒报人口,这也稀松平常,和丈量土地一样,抓住了不少的大鱼。
就这两样,几乎把宣州的地皮刮去一层,还是刮得富商大户的地皮,因此现在宣州的富人们见到这位陈知县,有腿肚子都转筋的,也有背地里大骂的。
当然,这位陈知县敢这样做,也是有上面有人罩着的,但凡是能来南直隶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没有后台,谁能得到来富庶的南直隶这样的肥差?
而但凡是来的人,一来到这边之后,首先就是刮地皮,这也成了定律了,有些人胆子大,不图名只图钱,就朝百姓下手,有些人图钱有还想要名,就朝富商下手。陈知县也很聪明,动的富商也是那种没有靠山的富商,而且点到即止,也不把人逼的过分,在能承受的范围内。
而且陈知县比前任朱知县聪明的地方就是-----完全的不要脸。朱知县翰林出身,捞钱归捞钱,总还知道办案子不出大错,给地方也办些事情,对那些毫无廉耻的富户商家也冷冷淡淡。可这位陈知县,很能屈能伸,不管对方是谁,惹得起的你给我钱,惹不起的我给你钱,完全就是这种关系。
他还算是胡茂元的亲戚,开始的时候,胡夫人看在亲戚的面上,对他们还有些指点照顾,后来胡茂元一看这个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便叮咛夫人离这种人远一点,最好没什么瓜葛,胡夫人渐渐的也不搭理了。
胡茂元也跟曲瀚文说过,这个陈知县的靠山,是他的兄弟,他兄弟在首辅家是个文书。虽然是个不丁点儿的小人物,关系也远的说不上来,但是毕竟是和首辅牵涉上了,能不得罪就别去得罪,王巡抚都睁只眼闭只眼呢!
这样曲瀚文心里就有数了,回来和兄弟们说了,于是兄弟们各自去给自己的掌柜们暗示,掌柜们都明白今后该怎么做事了。
不过这样的人,胡茂元、王巡抚他们是不看在眼里的,不是科举出身,就连捐官都不属于,只是个临时过来办事的人而已。虽然有点后台,但是也不长久。
陈知县也很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捞钱是捞钱,还总想和这边的富商搞好关系,他在前面疾言厉色的拿着首辅压人,他夫人在后堂眉开眼笑的收银子,还要说的清楚,这些银子送到后堂,就比前面收去要少很多。
陈知县还总想攀交上这边的几个商家大户,因为官家都是不稀罕理他的,只有商家肯买他的帐,他把外甥女嫁给了休妻的二婚男人曲瀚寅,捞了五千两,又把大女儿嫁给了这边另一个丝绸大户,要了八千两的聘礼,在加上一来就搞得那两件大事,这一年还没过去呢,已经有三四万两雪花银落入了他的口袋。
这样的笑面虎,曲家兄弟当然也不敢得罪,看到从轿子里下来的果然是陈知县,三人上前全都作揖行礼。
陈知县今天也穿着便服,笑着略微拱拱手作为回礼,就看着曲家兄弟身后的粥摊子故作惊讶:“曲氏兄弟果然是积善心的好人啊!做生意也不忘了做好事!听说下面乡里的几个药堂也在施粥?确实是有钱人啊,也不在乎这些。”
曲瀚侠笑着道:“这都是托了知县大人的鸿福了,宣州县治安好,百姓安居乐业,生意人也爱往这边跑,当然我们做生意的就能沾些好处了,沾了好处自然是忘不了大人。”
陈知县一看他这样的知情识趣,心中很是妥帖,笑得很甜的点着头,很赞赏的将兄弟几个全都夸了两句,这才上轿走了。
兄弟几个看着他的轿子都摇头,不过谁也没说废话,因为他们是商人,这种事已经见得很多了,有来有往,不过如此吧,也不会有什么不甘心之类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