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人生的法则(1/2)
人过度操劳,就会耗费太多的心血,气血就会虚亏,气血亏了身子骨就软,身子一软就没劲——懒了。懒得想问题,懒得做事,什么事都懒得管了。
养倒好办,只要吃得安逸睡得安稳,就可以了。至于调嘛,那就有点难了。调,主要就是心态的调整,把心思放宽些,有什么事情最闹心最不过心,现在都要暂时搁在一边,暂时什么事也不要管,尽量把心放宽些。人只要心一宽气血就充足而顺畅不会郁结,气血一充足一顺畅人就有了精神,人一旦有了精神身子骨就不软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神医喜来乐》
肚大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口阔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快乐的人永远快乐,悲哀的人永远悲哀。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
————题记
四月二十六日晴天
听着舒畅的音乐,坐在鲜花前倾吐心声,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让我的思绪随着音乐舞蹈,让我那平凡的笔在鲜花的注视下绽放心中的花朵。放松自己吧!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逃到心灵的“艾斯加”尽兴旅游吧!
……
人生如小桥流水,一切的浮华和困苦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唯一不变的是日渐成熟的笑容和日益坚实的脚步。
有爱就有希望,有生命就有歌唱。为爱而歌唱,为快乐而歌唱,为痛苦而歌唱,为曾经的失意而歌唱,为事业而歌唱,为工作而歌唱。……生活是一首歌,有时欢快有时低沉;生活是一首歌,有时愉悦有时沉静;生活是一首歌,有时激情奔放有时迂回曲折;生活是一首歌,有时直冲云霄有时如行云流水。
二零零三年五月二日晴
当我读完《驴子孝:生命禁区的人性丰碑》,不禁热泪盈眶。文中那至情至善的小驴子,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一个孝字,这怎能不令人激动又惋惜?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对驴母子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至情至性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罗布泊与敦煌之间的一段绿洲上的故事,故事中的这对驴母子或许只是一对很平凡的母子,他们只是千千万万的同伴中很普通的一个。但是,他们之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动物的情感,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这种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感情甚至超越了有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从母驴生病到死亡,再到这个才出生三个月的小驴子不吃不喝直至死亡,他们的感情打动了淳朴善良的牧羊人夫妇,打动了饱经沧桑的诗人,给了他成功穿越的沙漠的力量。从新疆回来后,诗人罗荣华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厚葬了这对驴母子,并为他们立碑,撰写碑文。
网友黄河浪补充了这以后的故事,他讲述说两年的2003年的一天,歌手王嘉铭从好友罗荣华那里听说了这对驴母子的故事。他立即被这个童话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他着手构思《驴子孝》这首朴实无华的歌曲:“是谁在亲吻母亲的脸颊,从清晨到日暮守护着她?是谁依偎在母亲的腋下,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她?哦,妈妈,孩子怎能将你丢下?哦,妈妈,养育之恩还未曾报答……快快醒来吧,我要牵着手和你一起回家……”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推敲,情真意切的音乐电视短片《驴子孝》终于制作完成。2004年底,《驴子孝》上网后,引起了轰动,每天的点击率多达上万人次。该作品在第3届全国动画短片奖评选中,被评为“最佳动画音乐电视片奖”。原文化部部长、现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得知此事后,亲自为这首歌题写了歌名。
这对驴母子生死相依的故事为什么能打动这么多人?王嘉铭时说他之所以创作并演唱《驴子孝》这首歌,根源于在情感日渐荒漠化的今天,人们渴望着亲情的回归,渴望着孝心和爱心不被蒙上厚厚的尘垢。关于动物至情至性的故事无独有偶,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听说关云长在败走麦城遇害之后,他的赤兔马就整天不吃不喝,死了;抗战时期,有位抗日英雄遇害后,他的战马被俘了,也是不吃不喝,死了;外国故事《忠犬八公》在主人去世后,依然守护着站台等待着主人归来直至死亡……)——此段文字来自网络
在动物的世界里,它们尚且如此。可是,在作为万物灵长的最高等的动物——人类,却令人失望。他们尔虞我诈,他们追名逐利勾心斗角,他们为了一己之私置亲情责任于不顾,实在令人寒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类实在是应该向这些动物学习。
从这以后,我不断地回忆过去,少了几许苦涩多了一丝温馨。在回忆中,我的心日渐坚强起来,我的灵气一点点的回到我的心中,就这样我一步步地走出情感的泥淖,回归真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