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我无酒(4)(1/2)
呈奏车推进书房了,王“嗯哼”一声,站起来,做个怪相:“什么,已经巳末两刻了吗、还是三刻?”架子上的水晶大滴漏忠实指示着时刻,但王没有回头去看。掌书太监垂着手,恭恭敬敬站在一边,也没有回答。王的很多问题,是不需要按字面去回答的。
他把笔一丢,边顺手捞起一柄天然木雕嵌玉双头如意,搔着脖颈,往呈奏车走去,随便拣起最上头的一个本子,抖开了,瞄几眼:“哼哼,没饭吃。没饭吃去年种粮食的时候干嘛去了?文官自己失职。叫他们自己想办法,想出的办法不奏效,扣他们的俸禄,再不够,炖了他们的肉去赈灾去。我养这一班人是干嘛的?”
掌书太监还是没有说话。王不希望御书房的下人们干预政事,于是他们就又聋、又哑,呆立着不动,仿佛某种动物。
王抓着手里那份奏折没有放,回到书案边一屁股坐下,两个太监立刻动起来,把呈奏车推到他身边,停下。王已经捋过笔,到早已磨好的朱墨中tian饱了,将翰林院试拟的处理意见稿拖到面前,草草批个“可”字,丢到一边。太监捧起来,小心摺好,放进专门的大盒子里,让它与所有已批好回复的本子呆在一道,王又已经批好了另一本。
“照你们的意见办吧。要是出了事,我撤你们的职。我养你们是干什么的?”他嘴里一直这样嘟囔着。
王在做文案工作时,总是有点不耐烦,所以有些不雅的小动作和嘟囔,也是常态。但今天,不知为什么,他显得格外焦躁。
满满的本子,其实并不一定要在上午处理完的。他完全可以把它们留到下午、或者晚饭以后,就像以前一直做的那样。如果是特别疑难、或者特别无关紧要的本子,他甚至可以把它们扣上几天,也没什么大不了。
今天,他似乎特别不愿意把事情拖下去。就像是他急着去办什么大事,而在那之前,必须把所有琐碎烦人的小事都完成了,省得给后面造成负担。
蘸了朱墨的笔不断飞舞,有时在翰林院的意见上批个“可”字,有时直接在下臣的折子上批个“准”字。后一种情况时,掌书太监就要把翰林院的意见稿撕掉。王的速度那么快,他们都配合不上了,批好的本子高高在案头堆起来。
终于轮到了报吉祥的那堆奏表,王的鼻尖好笑的拧起来:“哦,这不是我们的甜点吗?”不知高兴还是鄙夷。他拿起前头的两本翻了翻:“凤鸟、瑞芽……胡扯,凤鸟要是能跑到穷山沟里,怎么从来没飞到我的窗台上?”对这种源远流长的小把戏,他或许是看得透了、懒得花力气追究,招招手,叫太监把翰林院给这批东西出的意见全抽出来、钉在一起,他总批了一个大字:“可”,忽然偏偏头:“这个乐声,是不是王妃那边开宴了?”
太监们回答不出来。王的鼻孔里气咻咻喷出一口:“没用的奴才。”不知在骂谁。
心情显然非常不好,他把翰林院意见拿回来重新翻了一遍,不过是奖赏,吉庆时上祥瑞表凑趣会换得赏赐已成了惯例了,区别只在赏的轻重而已。王皱皱眉,忽而倒笑了,提笔把“可”抹去,改批为:“如何赏,交礼部议。如有折子内容过于荒谬者,当加申斥,以诫奸滑言风。”
“都想要钱。赏?赏也没那么容易!”王得意的笑笑,看看窗外,还是皱起眉头,无聊的往那些已经批好的奏折里瞄一眼,随便拎起来一份重看,是叶缔要求整顿吏治的折子,整整齐齐提了九条办法,而翰林院的意见不知是谁拟的,比较谨慎,只建议暂时推行三条办法,推行的具体方式且有待翰林学士商榷。王本来是批了个“可”,这时想想,又加批一条办法准其推行,推行方式移交礼部及吏部合议。
“交给你们学士?商榷个鸟!有办法还不早提出来……有些人的骨头是要收一收了……”王自言自语着,又看了看窗外,低下头,目光在所有本子上扫来扫去,没有决定是不是还要拿一本看看,如果拿的话,又该拿哪一本。
呈报你的事迹的奏表,就呆在它们之中,静静的,并不比任何本子更显眼。
王的手伸出来,犹豫着,随便在它们上面一抚,指尖从你那个本子的角上抚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