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 第七章 电车VS火车(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七章 电车vs火车
七月的圣彼得堡,白日舒爽晚间微凉,最高气温不超过二十八摄氏度,海滨的风带着水汽温润潮湿。
最近沙俄帝国的首都城市又出现了新事物:无轨电车。城市里树立起了无数根高大的电线杆,圣彼得堡的天空中布满了交错重叠的电线,就仿佛是硕大的蜘蛛网。而那些长方形带着两根“辫子”的公共电车就依靠着这些电线开始在城市内来回穿梭。
无轨电车的出现,令圣彼得堡的马路变得格外有趣。原本就预留的非常开阔的马路,现在中央被划为机动车道,专门留给公共电车行使,而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还跑着各式各样的马车。两种仿佛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并向行使,给人一种怪异非常的感觉。
城里很多有远见的马车夫都辞掉了工作,去参加无轨电车驾驶员和售票员的考核培训,他们已经预见到不久的将来,马车夫就要没饭吃了。
有了机械化方便快捷的电车,谁还愿意乘坐颠簸不堪的马车呢?更别说拉车的马儿说不定还会随地拉屎拉尿呢
只有富裕的贵族家庭,或者是为了显示地位身份的人还会配备马车吧,不过听说很快有种名叫汽车的交通工具也要问世了,那时候恐怕非机动车道都会被取缔呢。
城市电车的收费价格并不昂贵,目前全圣彼得堡一百多条线路配备了几百辆电车,乘坐一次按照距离的远近计价,最远的不过才一个卢布,真是连普通工人都出得起的价钱啊
马卡里奇和他的同僚们就对其非常感兴趣,电车的开通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周末休息的时间坐车到圣彼得堡的国王广场吃顿好的或者喝点酒。往返不过仅仅是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听说不少工厂的工人都是在市区找到老婆的,首都的姑娘们见多识广又有本地家庭扶持,就是长相模样也似乎比别的地方的村姑要强上很多
伴随着有节奏的“叮当叮当”的声音,电车晃晃悠悠的行来,自动开启的车门,身穿蓝色制服的司机和售票员,车上的老弱妇孺专用席位和铜质的环形把手,都令马卡里奇新奇不已。他上了车和同伴们站在坐席前方:身为高大体壮的工厂工人,马卡里奇可不好意思坐在为数不多的妇孺席位上。
随着司机一拉闸,车子缓缓启动了,引起了第一次坐车的工人们欢呼般的叫声。车窗外的景物飞速的倒退着,能看到偶尔经过的马车从旁驶过,马车夫的羡慕神情,马车乘客满脸的惊讶,都令这次电车之旅变得更为有趣。
一个多小时,就从洛浦莎的工业园区抵达了首都的中心区国王广场。马卡里奇一行人下了车,电车徐徐开走,他们环顾周围林立的建筑不由感叹:半年多没来城里,又大变样了啊
路边竖立起了名为路灯的公共照明系统,将整个首都的夜晚照的通亮,来往的电车和电网自不必说了,沿街两边原本被小商小贩占据的位置,现在建了一溜排的亭式小店。烤肉的香味、面点上的焦糖甜味,夹在吆喝声中对路人产生了莫大的****。路边为了方便行人,还树立了地图指示牌,此外沿街的各家各户的窗台上、建筑的顶部都设立了很多广告牌,有的是介绍某种好用的家庭器械的,有的是推销某类布匹……总而言之,广告意识已经被沙俄帝国首都的人们使用的淋漓尽致。
圣彼得堡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啊马卡里奇充满自豪的感叹,作为一名洛浦莎的工人,他和他的同伴都将自己划入了圣彼得堡市民的行列。
路上的行人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男士不再流行三角帽和假发,而开始戴鸭舌帽和高筒型的礼帽,衣服也变得更为紧身,有的还带有燕尾,下身的靴裤不再短至膝盖,而是长及脚踝,脚上也不再穿缎面的鞋子,改换成了皮鞋。
女士也不再戴高耸入云的假发:作为帝国时尚效仿对象的女皇陛下是出了名的讨厌假发。因此诸位女士只在头上盘各种发髻并带上假花珠宝装饰,衣着仍然以细腰层次化的宽大裙摆为主,而面料却逐渐多样化,薄棉布和绣花天鹅绒都已经是过时货,现在流行的是****和缎面。还有些有工作的职业女性,她们的服饰成为了格外引人注目的焦点,没有多余的花边和裙摆,白色的衬衫长裤,裁剪出显示腰身的外套,她们穿的简单随意方便行动,介于男女之间。
马卡里奇走在伙伴们中间,新奇的打量周围的行人,也许找位职业女性做妻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他们一行人走进国王广场热闹非凡的酒吧区,沙俄帝国的男人好烈酒,女人也是海量,因此市中心最热闹的永远都是各式各样的酒吧。
酒吧里气氛异常火车,艳舞演员在中央舞台上跳着舞,一溜排的靠边吧台坐满了人。马卡里奇和他的同伴好不容易才寻到了吧台边上的座位,坐在高脚凳上看表演喝烈酒,还有比这更快活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