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 第三十二章 门户之战(上)(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十二章 门户之战(上)
“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队数量,我们都没理由输”钦差阿桂站在港口水师的战舰上巡查海域时,对水师众人说道:“你们在几个月前的对夷作战中表现的很英勇,我都上报给了皇帝陛下,陛下表示很欣慰。但我们不能就此掉以轻心。五艘战舰恐怕还不是洋夷的全部实力,他们会再度来袭。我希望你们届时还能拿出水师的凶猛风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身边站着的新任水师提督脸上笑容十分勉强,要是钦差大人知道广州海战之后他麾下八十艘得用军船有三十多艘进港修理,不知道大人会否还如此自信。
女皇十年九月,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广州海域,其中包括君权级战列舰六艘、木质护卫舰十八艘、运兵船两艘、运输船三十二艘,皇家陆军两个师,加上海军一共一万两千人。
广东水师英勇迎击,可还没接近英方战舰,就已经进入了射程。六艘战列舰一百八十多门炮齐发,十五分钟的狂轰乱炸,广东水师船舰五十八艘仅剩十余艘逃出重围。
自此广东水师彻底被打残。
阿桂大人站在码头以长筒望远镜观看了全部过程,颓然失音,他立刻下令坚持驻守海防,不得避战,唯与城共存亡耳。
然而英国的舰队并没有进攻广州,反而是直接北上,他们的目标是浙江定海。
两天之后舰队行至福建厦门,此时钦差阿桂的消息还未送达福建总督府:清帝国的交通实在是太烂了。
于是比广东水师强不了多少的福建水师也宣告完败,水师军死的死残的残,船舶击沉的击沉送修的送修,甚至到后来英方都懒得浪费炮弹,直接以船身撞沉。
此役中水师不可谓不英勇,然而在海上船舰的差距如此之大,兵丁的英勇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第五天,船行至目的地定海时,钦差阿桂的请罪报信折子死赶活赶也才抵达湖南境内,距离乾隆皇帝的北京城还有六分之五的路程。
也就是说此时的清帝国除了广州和厦门两地,其余地区都不知道英人来袭的消息,虽然最初的广州海域与东印度公司的船舰交火之后,乾隆已经下了令整顿各地海防,但毕竟时隔大半年,紧张过后早已松弛。
因此当英国舰队抵达定海的时候,定海总兵的第一反应是:夷人的船迷路走错道了,第二反应则是他们想越过广州来着做生意,万万没想到是敌人来袭。
此时的定海也有水师,不过也就十来艘小船,驻地的海陆军总数不过三千编制,此外还有炮塔一座、火炮八门,炮兵五十。
简直是寒颤的丢人英方直接派人划小船送上战书:给你们五个小时的时间,速将海岛投献,逾时将开炮轰击。
定海总兵与知县两人就商量拉,现城投降那是万万不可的,所谓守土有责,就算是兵败逃亡按照大清律也是得砍头的。可对抗的话,十来艘虾米般的船,八门大炮那是玩什么呢?人家一个战列舰掀起的浪都可以将那十来艘船给掀翻了,战舰上的四门主炮、十门副炮看起来并不多,但口径是炮塔上的火炮的三倍,质地那就更别说了
比人的话,好吧,三千驻军一千是水师,两千是拿着大刀的绿营军,就算勇武那也得靠近啊,又不是几百年前的接舷战可以跳上船去砍……
最后没办法,总兵和知县两人分工明确:总兵领着水师在城外水域抵抗,知县领绿营在城内抵抗,在外者主战,战虽败不得入;在内者主守,守虽溃不得出。
时间到了,英方看定海没有献城的意思,便开炮攻击。一战下来可想而知,十几艘战船那就是毛毛雨,定海总兵带着几艘残部也不好意思回城,直接就逃窜了。炮塔上的八门火炮开头就给人轰哑了,压根没派上用场,英军炮轰定海城,一个晚上之后定海沦陷知县跳水自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