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清的福晋们好 154、一点点就好(1/2)
154、一点点就好
凌波先是一愣,脑中如电光火石,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是了,她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子,虽然身在王公贵族之家,但朝政之事与她并没有太大关系,她又怎么会突然政党局势表现出这样高度的关注。
在老头子看来,她这些话一定不是自己想的,说不定是经过简亲王和博哲授意,特地来试探他的反应。
他这一问,凌波全无准备,但却福至心灵,一下子将这中间的关节想通了。
既然阿玛这么以为,就让他这么以为好了。
她抿嘴,表示沉默。
她的沉默,在米思翰眼里,就成了默认。
果然是背后有人授意啊。
其实,简亲王府此举倒也无可厚非,两家毕竟是儿女亲家,关系紧密。眼下这种扑朔迷离的境况下,自然会忍不住要试探对方的反应,以便进退。最重要的,就是两家最好能够达成默契,互通讯息,互为扶持。
这样一来的话,凌波今天,就被他看成了给简亲王府做代言人来了。
“看来你公爹并不看好八阿哥。”米思翰先是说了一句,也有点投石问路的意思。
这会儿,凌波就只能靠自己的认知来回答了,她可没真的得到什么授权。
“八阿哥虽然自身才干能力不俗,可毕竟良妃娘娘的出身低了一些。”她谨慎地回答了一句。
良妃是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辛者库出身,康熙五十年的时候,已经去世了。
也许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康熙末年,诸位阿哥之间的争权夺利,被后人称为“九龙夺嫡”的时期。但曾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凌波,无论是小说、电视、论坛、杂志,等等,各种方式,各种学者,都对这个时期有过各种各样的剖析解释。就算是各家自成一言,依然能让她接收到庞大的信息量,也许未必最准确,但无疑也已经是超时代的经验总结了。
清朝讲究的是,幼年时,子凭母贵,成年后,母凭子贵,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八阿哥的生母良妃,出身卑贱,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事实。
米思翰道:“但八阿哥素有贤王之名,朝中大臣多有赞誉。”
“可这不就是皇上最忌讳的事情么?阿玛难道不记得,四十八年太子复立,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都封了亲王,其余几位阿哥都都有封爵,八阿哥却什么都没有,可见皇上对他已经是非常不满了。”
凌波说的很顺溜,却没察觉到米思翰看她的目光中已经愈发地感兴趣了。
她不知道的是,这些事情,就算是马思哈、马齐、马武、李荣保四兄弟,都不曾跟老头子有过这么深入的交谈。
米思翰觉得这个小女儿,似乎比他想象中还有更加聪明,更加睿智,也更加地有大局观。所以他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政见交流,更隐隐然有考较她的意思。
“好,就算八阿哥犯了忌讳,出身又有限制,那么其他人呢?几位阿哥各自为政,党派纷争最是凶险,我们要把注下在谁的身上才好?”
凌波一面想一面说道:“太子虽然复立,但经过一次起落的风波,在皇上那儿,就好比是挂了号的,留待查看的学生。从前皇上对他有那么高的期许,如今也似乎还有情分和期望在,可是太子又做得怎么样呢?我只是女流之辈,不知朝中变化,但与太子妃却也算亲近,太子妃常有伤势在身,都是太子所为,这至少证明,太子根本就没有作为一国储君的稳重、忍耐和仁慈。
“我都能看得见,英明如皇上,难道会看不见吗?只怕太子的位子,迟早还是不保。”
这句话,凌波说的极有底气,因为历史上,就在今年的十一月,太子就要被第二次废掉,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米思翰却听得心头凛然,皇上对太子的态度一直很难以捉摸,就算他,也是因为深受信任,才有机会预测到二废太子的兆头。
难道简亲王也从皇上那儿得到了什么暗示?
“那么三阿哥呢?”
“三阿哥……”凌波犹豫了一下,三阿哥好像除了他自己,就没别的势力了,“三阿哥身边都是舞文弄墨的人,没什么高明之士为他谋划。况且,当初因为博哲,皇上不是也觉得三阿哥不够稳重,大局观也不够么?”
可不是,能跟臣子争风吃醋的,会有什么大局观。胤祉当初想用幌子掩盖他的真实目的,却没想到不仅让别人看破他的计谋,还跟凌波的关系彻底闹僵,更是在皇上那儿也留下了恶感。
“这么说来,就只剩下四阿哥了?”
米思翰意味深长地看着凌波。
虽然历史上,十四阿哥也曾活跃在九龙夺嫡的舞台上,但那是后期的事了,在康熙五十年前后,他虽然十分地活跃,但在米思翰这样的老政客眼里,更像是一个蹦蹦跶跶、不甘心被人忽视的小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