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凭良心办事(1/2)
第206章凭良心办事
皇帝和萧焱心中同时一喜。哈哈,还是这丫年轻不更事,好套话些。
“高爱卿在哪儿?”皇帝眼巴巴的问道。
终于知道高成的确切下落了。皇帝深知高成的禀性。他以为,只要知道了高成到底身在何处,自己就有办法把他召唤回来。
可恨的是,之前,罗威那老匹夫的嘴巴紧得很。
有关高成的下落和近况,无论他怎么问,老罗头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说什么跟着长春子当道士去了,不知所终。
皇帝恨到牙根发痒,却拿这老头没半点办法。
江守义眨巴眨巴着小眼睛,正色道:“草民的岳父在跟着长春子真人学道修仙啊。长春子真人最喜云游历练。一个月前,有观里的师兄回来送口信,说,草民的岳父跟着真人去了东边。传闻东海诸岛有仙人的踪迹。他们准备去那里寻仙。”
这是老罗头的提议。他认为高成既然无意功名,一心想归隐,那么,高成就可以不必露面,在幕后给女儿女婿出出主意就行了。不然,等退了漠北国三十万大军,一个“功高震主”的由头,足以让高成喝一壶滴。
高成细细一想,觉得老罗头说的完全在理。想当年,郭忠正之死就是前车之鉴啊。
于是,行动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江守义的台词变成了上面的模样。
皇帝听了江守义的话,惊得险些背过气去——东海诸岛那里大大小小的岛屿起码上万个。并且,东海素来盛产神仙传说。传闻有神仙出没的岛屿以千计……在多如星辰的海岛里找两个人?那不就是海底捞针吗?他就算是发动东海所有的渔民出海寻找,一时间也难把高成找出来。
也就是说,高成是铁了心思要当神仙,不肯“过问世事”了。正中了那句话——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他们父子俩的心里顿时瓦凉瓦凉滴。
江守义心里见了,暗自发笑,面上却表现的很着急。他扑腾一声音,跪倒在地上,有些语无伦次的解释道:“先前,怕师公,不,是罗大人,草民的岳父怕罗大人着急,已经命草民把他的去向告诉了罗大人。如果陛下和太子殿下不信的话,可以去问罗大人。草民用项上人头担保,绝无半句虚言假话。”
“江义士,你且平身。”皇帝心思一转,命人赐坐,和言悦色滴拉起了家常。
他先是自己抖露了与高成的关系——他和高成是一起长大的发小。两人名义上是君臣,但是骨子里却亲如手足。后来,他们又结为了亲家。
高家出了这样的不幸,他送走了女婿,旋即再送爱女,心里非常非常的痛苦。他以为,自己和高成也算得上一对难兄难弟,正想找苦兄弟聊聊,谁知,高成却突然间下落不明。后来,他还是从罗大人的口里听说,自己的发小竟跑去出家当道士了。
震惊之余,皇帝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答案。是以,大半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寻访高成。
如今,听闻老友收了义女,还有了女婿,皇帝动情的说,自己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接着,他以高成兄弟的身份,亲切的询问起江守义的情况来。
所问的无外乎一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比如说,江守义是跟何人学的兵法、怎么会从京城迁去了白溪镇、他是如何和高成父女俩结识滴、又是怎么成了高静的未婚夫……
这些问话无不透着长辈的关怀,字字句句暖人心怀。
然而,江守义心里清楚得很。皇帝问话的逻辑性非常严谨,一环紧扣一环,稍不留神,就会露出破绽。
顿时,心中警铃大作。可是,表面上,他可以拘谨、无措,却不能露出半分戒备。捏着一万个小心,他按道事先准备好的说辞,问一句答一句滴一一做出了解答。
他是如何去的白溪镇?是因为出言不逊顶撞了三驸马,他被革了功名,清理出了礼部衙门。之后,又被曹家恶奴所欺,叔父含冤入狱。幸亏三驸马施以援手,雪中送炭。叔父才得已昭雪出狱。但是,家已破,他们叔侄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没办法,他和叔父在朋友的举荐下去了京郊马场当喂马的小工。不想,他又被罗大人所不喜……最后,他们叔侄俩连马场也呆不下去了。于是,他们才不得已的出京,试图谋条活路……几经辗转,他们到了白溪镇。一次赶集时,他们认识了高静。继而认识了高成。一来二往滴,高成被他坎坷的经历打动了,也很欣赏他。于是,高成不但为他和高静做了主,让他们俩结成连理,而且还教了他兵法、流星追风箭和一路高家枪法。
皇帝和萧焱听了,一时大囧。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守义的坎坷经历全是拜他们所赐。
尤其是萧焱。他是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听说高进和江守义的交往经过。
凝视着江守义的大众脸,萧焱若有所得:兴许死丫头就是被丑八怪坎坷的经历、还有越挫越勇的精气神儿给吸引住了吧。其实,自己也是个经历坎坷滴。一路走来,自己也全是凭着一股子永不言放弃的倔强精神……如果当初……
想到这些,萧焱的心里不禁泛起了一种淡淡的怅然。
一方面高成不可寻,而另一方面,三十万大军逼近,势已同燃眉。皇帝不得不另做打算。他是了解老罗头和高成的。既然他们俩全力推荐江守义和高静,那么,这两人肯定是有可取之处滴。
“静儿很不错。擂台之上,无人可敌。朕很看好她。”皇帝捋着胡子,下意识的瞅了一眼身边的萧焱,对江守义微笑道,“静儿现在就在罗府,你去看看她罢。”
萧焱低眉顺眼的侍立在一旁,面上没有半分波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