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沙场秋点兵(1/2)
第215章 沙场秋点兵
终于到了开拔出征之日。
出征的前****,京郊大营里灯火通明。人影绰绰,车马频动。
三更作饭五更食。
卯正,熄火,起灶,拔营。
卯时一刻,京郊大营已经只剩下了门楼。
旭日东升,点燃了天边的朝霞,映得将士们的脸红彤彤滴。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在门楼前的空地上集结完毕。
门楼和空地的四周全插着各色三角彩旗。空地的最前面有一队手执将营旗的哨兵。将营旗都呈长方形,各种颜色都有,有的还镶着精致的彩布条边。将旗的正中绣着各位将领的姓氏,也有的还绣上了自己的称号。
至于将旗的颜色,这个没有明确的规定,仅凭将领们的个人爱好而定。除了黄色系,任何颜色可以用。比如说,江守义的将旗就是红边白底黑字滴常规款;而高静受前世生活习惯的影响,总觉得白旗太,太那个了。挑来选去,她还是让仇女侠给她绣了个红底黑字款的(本来她想弄个红底金字滴。可是,金线是皇帝专用滴。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了个黑字)。
这是大陈迄今为止的第一面妇将旗。仇女侠接到邀请后,受宠若惊,拿出了十二分的细心和看家本领给她绣了一面将旗。
高静拿到成品后,哭笑不得。这哪里是一面将旗,分明是一副双面绣。这面旗也是长方形款的。总的来说,仇女侠还是按照她的要求弄成了红底黑字的,但是,在“高”字的周围,她用各色彩丝线绣上了牡丹、海棠、月桂等各式寓意着平安、吉祥、胜利滴花草。手法也有缠枝、连枝等诸多种——如果没有正中那个类似于篆体的“高”字,完全可以拿去当罗裙了。
为了在开拔之前完工,仇女侠回到白灵镇后,就和林夫人一块儿,没日没夜的赶工。两人的眼睛都熬红了。
终于,在来京城的前一晚上,她们俩绣好了高静的将旗。
林夫人留在白灵镇,没有跟来。仇女侠赶到罗府,亲自把将旗交给了高静。
旗帜一抖开,晃亮了半间屋子。
周边的仆妇们眼前一亮,无不啧啧的惊叹不已。
可是……这也太……繁琐了些。前世看到过的京戏里的帅旗也没有这样花哨滴。高静的后脑勺阵阵发麻。
然而,这面将旗是仇女侠和林夫人的心血之作。繁琐、精美的绣纹里饱含着她们俩的祝福和期望。高静什么也没有说,开开心心的收下了。
于是,一排的将旗里,高静的将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特别引人注目。
人们的目光顺着将旗不由自主的落到了将旗后面的将军身上。
作为唯一的女将军,高静站在那儿,抓足了将士们的眼球:她上身穿着亮晃晃的白银半身铠,腰束牡丹缠花宽边腰带,系着大红绣花罗裙,脚蹬油黑白底虎头战靴,骑着小桃红,单手提着白腊杆蛇头红缨长枪,立在金色的晨晖里,英姿飒爽,又不失女子的灵气。
一时间,许多将士们挪不开眼……
yu女如此,那么金童呢?
人们在将旗里寻找着“金童”的将旗。
很快,人们就找到了一面红红边白底黑字旗帜。旗帜的正中绣着一个斗大的“江”字。 “江”字旁边是绣的是一行小字“征北将军”。没错,这是“金童”江守义的将旗。
顺着旗帜,人们终于找到了“金童”……哇咔
只见江守义骑着黑骟马,身着精钢鳞甲,手里提着一杆油黑发亮的长枪,站在先头部队的最前面。枪头上的红缨和他的帽盔上的红缨相映红,映红了他的一张毛脸。
人们原本炙热的眼神顿时变得黯淡了许多——圣上啊,您确定这位“金童”是真滴吗?
就连洪有福站在高静的身后,也在心里摇头叹息:威武是威武,可是……
在他的印象中,貌似这小子的模样也还过得去。他不明白为毛江守义不把那一脸的短须刮干净了。实在是太损形象鸟。
其实不止他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这基本上是在场的将士们的心声。
而高静也曾多次建议他刮刮脸。在她看来,如果他要是长了一对牛眼的话,把胡子蓄起来,去演张飞或李逵之类滴****,根本就不用化妆。
可是她极不喜欢这样犀利的造型。她喜欢白白净净的那种。这样的大毛脸难看倒是其次,主要是不卫生。
而江守义向来是听高静的劝滴。可唯独刮胡子一事,任她说破天去,江守义都只当成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从来没有当回过事。
而高静认为这都是林夫人纵容的结果。在林家庄的时候,每当高静催促江守义去刮脸,林夫人只要听见了,都会责备她,说什么毛发体肤受之父母,刮不得。
也就是说,再劝人家江童鞋刮脸就是大不孝了。大帽子扣下来,高静只好背着林夫人游说江守义。
江守义实在是扛不住了,这才装模作样的拿出小刀捣鼓两下……见他实在是不喜欢刮脸,久而久之,高静也没了耐心,听之任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