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观察是科学的起点(2/2)
河里有:河水,泥沙,石头,淡水鱼类,水草,藻类。
河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是液态流体;
河底是金黄色细沙,下面应该还有泥沙、泥土;
黄沙上面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形状、颜色各异,也许还有金刚砂、矿石和玉石;
沙子、石头可以用来做房子、铺路;
河里的淡水鱼类有小鱼、泥鳅、虾、蚌、螺蛳等。
有趣现象(问题):1.河水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2.河里的石头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圆溜溜的模样?
丁学成从走到河边观察到记录完这些,才过去十多分钟。看看小伙伴们都在忙碌,他有心找段枯树枝来探探河底的黄沙下是不是泥土,但跑了一圈也没找到。想到求助贝贝,但“借工具”的代价肯定不菲,他迟迟拿不定注意,喃喃自语:“问问也不花积分,代价太大就不探查了。”
“贝贝,探查河底黄沙下是不是泥土,要怎么做?”
“贝贝提供三套方案供你选择:一是钻探取样,消耗20积分;二是在沙滩上用锹往下挖掘,租用工具1积分;三是帮你钻下去,在地底直接观察,消耗100积分。”
“啥?100分?你肯定是看着我的积分叫价的!”
“我帮你分析一下:方案二直接排除,你这细胳膊细腿的,挖得下去吗?可能要挖两、三米,也许是七、八米,你会不会挖?有那力气?我帮你排除了。方案一可以选择,花费也少,但是钻探的位置具有局限性,要多处钻探才能得到普遍性的结论,这在科学上很重要,一次消耗20分,你的积分只够钻5次。方案三最好,一次花费100分,把你送入地底,由浅入深仔细观察,也许有奇迹哦~你决定吧。”
丁学成歪着头想了好久,犹豫不定,自言自语:“方案一的确不是他做得来的,不用考虑;方案二不用动手,可得到结果,但是贝贝说有什么“局限性”,要多钻几次,最后还是花100积分;方案三好像能进行地底旅游,想想就觉得“高、大、上”,肯定比海底旅游还刺激,可是,要100积分啊!才到手的100积分,没焐热就要飞走了……”
他思量再三,一咬牙,坚定地对自己说:“有舍才有得!拼了,说不定还有奇迹发生呢~贝贝,我选方案三!”
“哈哈~贝贝愿意为你服务,请张大眼睛,看好了!”
一层莹莹白光包裹丁学成,像土遁一样沉入地下。丁学成置身于地底,周围并不黑暗,好像在装了顶灯的房间看墙壁。满眼都是沙石,越往下石头越大,多半都是圆溜溜的巨大鹅卵石,像米糕里镶嵌的红枣。石头表面都是湿滑湿滑的,黑褐色、黄色、黄褐色、红褐色、青色、灰色、黑色、浅白、白色……再往下就是黄褐色的泥土了,没什么好看的了,所以光罩包裹着丁学成慢悠悠往上升起。
“贝贝,现在多深了?”
“河底下12.6米,河水深2.6米,现在是水面下15.2米。”
“停,停~停!贝贝,那是什么石头?能收起来吗?”
“可以,头颅大的要1积分,大小酌情增减。要收取吗?”
“这个彩色的,那个黄色的,那个白色的,还有那个黑色的,都收取,啊,那个好大好漂亮,也收……”
“停,积分不够,无法收取。”
“能不能先欠着,以后还你?借也行!”
“不行!现阶段这种服务仅此一次,时间到,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