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光华年少 七十四 *人惊现(1/2)
七十四*人惊现
“包子咧!刚出锅的热呼呼的包子!”
“年糕年糕!又香又糯的油炸小年糕!”
“糖葫芦!顶顶甜的冰糖浇出来的糖葫芦!”
…………
难得书院歇假,梁嘉楠熬夜写完了课业,一大早便跑出来逛街——当然,按他的说法,是体察民情。
吃够了小吃看足了热闹,梁嘉楠觉得有些累了。正巧走到一处茶馆,看看蓝底白字的大大“茶”字,和跑堂姑娘的爽利模样,梁嘉楠摸摸还有些分量的钱袋,决定休息一下。
一碗凉茶下肚,初夏早晨被热气蒸腾出的汗水顿时去了一半。正当梁嘉楠拔拉着小碟里的蚕豆准备再要碟子豆角时,忽然看见一个人蹬蹬蹬地冲进茶肆来。
不单是梁嘉楠,店里的其他人也是一惊。当正在擦桌子的跑堂看清来人的装扮样后,不由一声低呼:“李姐!你不是在前头河头镇那里么?怎么到这里来了?中间可隔了二十多里路呢!怎么不坐车?”
那被称作李姐的女子穿着与问话的人一模一样的衣服,显见也是位跑堂,指不定还是同一家茶馆的连锁店同事。梁嘉楠看着这满头大汗的李姐,饶有兴趣地等待她会说什么。
只听李姐喘着粗气说道:“掌柜——我跑……赶了一早的路……”
“李姐你行喝口水,慢慢说。”小跑堂看她喘得不成样。忙端了碗凉茶过来。
李姐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定了定神,待气喘得稍平一些,便急忙问道:“掌柜呢?掌柜的在不?”
前面这一番动静,早就惊动了里屋地人。只见一名衣饰齐整的中年女子挑帘而出:“小李,怎么了?”
“掌柜的!”李姐连忙迎上去,“出大事了!”
河头镇是先阳往澜江方向现过去二十多里地的一个小镇。除开澜江边畔崇山骏岭之中所居的土著之外。河头镇便是最接近华国南方边境线的镇子。出了镇,渡过澜江后。去宇国只需快马两日的功夫。去岁尚是太子地宇国新皇出使华国时,走的便是这一条路线。
虽说是接近边境地地方,但因两国都是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两国之间又历代交好。所以两边的百姓都是安然度日,时不时还会开个集相互走动一下,从未出过什么大事,小百姓的日子那叫一个安居乐业。平安喜乐。
这天一早,李姐便起床张罗着茶铺开门的各种事宜。这间茶铺还有个本店在先阳城里,这边河头镇上的铺子,是几年前老板攒下一笔钱后过来开的,生意虽不是非常红火,但来来往往地回头客也足以让老板细水长流慢慢收进银钱来。
这天是镇上赶集的日子,周围十几处乡村的人都要来,生意自然不会差。当李姐刚指挥着小伙计把灶上的火生起来。烧上今日的第一壶水时,就已经有拿着干粮的客人过来买茶就饼了。
和以往的每一次集会一样,李姐与小伙计跑前跑后,张罗着茶水小吃,直忙得脚不沾地。直到下午日影向西时,才渐渐松脱焉。
好不容易偷个空坐下喘一口气儿。门前半搭的布帘一掀,却是又有客人进来了。
小伙计一面在心里叫着倒霉,一面赶紧起身迎上去招呼。
来地是几个面色黝黑,身形高大的男子,腰上还别着装在银鞘中的短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