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品茗论道”神仙方(1/2)
第二百七十七章 “品茗论道”神仙方
“怎么了,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看出席元龙眼里的顾虑,甄肥肥笑着问他。
“茶叶烘干后,最重要的是防潮没错,但是你又有什么好法子来防潮呢?”这个问题困扰那些茶叶商许多年了,每年在这上面遭受的损失不计其数,有的就算是有好法子防潮,也得消耗巨大的投入和花费许多的心思。
“这个我既然提出来了,自然就有我的法子。”
席元龙看着她的眼睛,等着她说下去。
“大家都知道,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当茶叶保管不当时,在水分、温湿度、光等众多因子的作用下,会导致茶叶质量的变化。故存放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
席元龙点点头,“没错。”
“而据我所知,在如今的苏京,并没有什么专门的铺子和厂商提供这方面帮助。当然,那些茶叶大老板、茶叶贩子生意能做到今天,自然有他们保管茶叶的法子。但你却不得不承认,这之间的确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而且效果还不是那么的好——”
席元龙仍是点点头。“难道你有好法子?……呵呵!这句话我问得多余了,刚才你就已经说过,你有好法子的。”
“我的法子虽说未必能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可比起现在的法子确实好了不少。”甄肥肥在这一点上很有自信,若她没有这种自信,便不会走上这一条路。
“说起防潮、贮存茶叶,不外乎三种方法,但在这儿,两种便够用了。”第三种技术太高,在这里实在用不了。
“哪两种?”
“第一种是一般贮存法。家庭少量用茶,一般习惯铁制彩色茶罐、锡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器等贮存。这些东西你可能有些没听过。只要费一点儿工夫,这些都不难得到。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在用这些容器装茶叶时应检查一下容器是否密闭。而且应将茶叶装实装满,尽量减少容器内的空气。这样贮藏方法虽简单易行,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但只宜于短时期贮藏。”
这些法子席元龙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现如今的一些茶商,也用过其中的一些法子,但是像她说得这般自信满满和有理有据的倒是真不多。
“那有什么法子可以长时间的贮藏呢?”
“使用干燥剂可使茶叶的保存时间延期长到一年左右!”
“干燥剂?”
“生石灰就是一种干燥剂。”席元龙定定凝住甄肥肥的眼。听她慢慢说道:“用生石灰保存茶叶时,可先将茶叶用薄质牛皮纸包好,捆牢,分层堆放于干燥而无异味完好的坛子或无锈、无味的小口铁桶四周,在坛和桶的中间放一袋或数袋半风化的生石灰。上面再放茶叶数包,然后用牛皮纸堵塞坛口,上面加盖,置于干燥处。一般一至两个月换一次石灰。此法因茶叶不易受潮湿,故保存时间较长,只要按时换石灰。茶质也不易发生变化。”
“这种法子真的可行?”难道困扰茶商多年的问题就这么的得到了解决?席元龙内心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息。
甄肥肥不置可否。
其实这两种方法还不是最简单的,说起方便,还是用食品袋贮存法。用两只新的无味、无孔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防潮湿纸包好后,装入其中一只袋内,轻轻挤压,将袋内的空气挤出,然后用绳子扎紧袋口,再将另一只袋反向套在第一只袋的外面。待袋内空气挤出后。再用绳子扎紧袋口,最后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桶内贮存。
比起第一种和第二种,这第三种的确是简单多了。只是这种食品袋,在古代这种生产水平下,很难造出来罢了。
“那这些法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席元龙心绪平息过后,细心的他很快便问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
“这两种法子当然不能囊括所有的茶叶。还有许多的忌讳和一些特殊情况。”
“哦?不知有哪些忌讳,又有哪些特殊情况?”
甄肥肥看看他,真的很佩服他的发问精神。这些东西别人听起来无趣得紧,可他不仅不厌烦,反而还这么津津有味。
难得他这么有兴趣,她要是不配合倒是她不够意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