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爬八达岭长城记(2/2)
到窗口买票,卖票人说两人220元,给300找了80。拿到手上一看,缆车单程60元,门票45元,double才是210,仔细一看,卖票那中年妇女多撕了两张面额5元的阳光保险单,严重bs这种搭售行为,果断退之。(单程就60元,缆车往返才80元,年纪大的可以考虑)
缆车才700多米长,没有几分钟就晃到了。不过八达岭的缆车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头次坐这类型的。
下缆车的地方好样就是好汉坡,出来后就没在向上登,果断勇敢大无畏地往出口处迈进。这人真多,洋人也很多,养眼的妹子也不少,穿的真轻凉。途中就是看景、拍照兼聊天。途中发现一对像似专业拍照的男女,男的不到50岁,负责拍照,女的20来岁,负责表演,看她骚手弄枝的很职业,不过人也挺漂亮,表情很丰富。
一路走来发现,腿脚不好的或年幼的可别爬长城,在某些下斜区段重心高质量大的都走不稳,直往下出溜,还好两侧还装了铁栏杆,可以把一下。
中途在一个岗楼,果断减负,消灭了水果、面包。
步行了约1个小时,就出来了。
对于长城这个从小就如雷贯耳的国之重器,现在感觉就是到此一游,已无被宣传教育的那种感情。只觉得前人不容易,工作之辛、成本之高,但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不过想想也有意思,这长城、故宫等,在古代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劳民伤财,估计当时百姓也如我们现在看待政绩工程一样。现在的政绩工程是不是若干年后,又成为传统历史文化一部分,成为后人膜拜之物呢?
顺着这思路又想到流传至今的古代艺术品,政治书历史书言必称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难道真的是吗?对于具体创作都来说,他们肯定是劳动人民,从这角度说来,政治历史书没说错。但这些艺术品能被欣赏收藏,是因为它们满足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需求,是由于体现了权贵者、有钱人或士大夫等高阶层的追求,成为他们的玩物。从现实也可见,古代普通老百姓的玩物,尽管流传至今保存完好的,又值几文。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治历史书说错了。任何朝代的主流文化,都是统治阶级的文化,老百姓自愉自乐的很快就埋藏到历史中了。
又步行800米回到火车站,路过詹天佑纪念馆,门票20元,未见一人观之。乘13:05的车次返程,这时乘车人真少,甚至每人可以占一排躺下来睡觉。70分钟后,我们又回到了北站。
八达岭长城,再见了,我们算是看过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