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风声鹤唳(六)(1/2)
红底黑字,加上梅开泰遒劲的字体,立马引来了路人的围观。也为泰丰增加了一点年味。春发更是将红艳艳的灯笼,挂于泰丰屋檐两侧,顿觉红艳艳的一片,喜气逼人。
梅开泰自是捻须而笑,看着这凝聚着大半辈子心血的泰丰,如今,已到了青壮之年,不免感慨万分。却见天河,面有难言之隐,一人默默的站在一边,似若有所思。
天河十六岁就在泰丰做了小伙计,是梅开泰手把手的传授着这些金融知识于天河,屈指算来,天河在泰丰已经有十余年了。梅开泰视天河视如己出,他上前问道:“天河啊,看你一人好像有心事,不妨与老朽说说。”
天河沉默片刻,道:“梅老爷,天河辜负了你的期望,没有将泰丰如期的管理好,这两天年底报表显示,泰丰……亏损了…..现在连伙计们的薪水都发不出了,这年关将至,伙计们也要拿着钱过年,我……正愁着这事呢。”
“亏损了多少?”梅开泰问道。
“总表里,我算出来,亏损了三十万,这还未包括有些公司贷款未偿还的数额…….”天河低下了头。
此时,梅可卿上前道:“父亲,这三十万里面,大部分是储户兑换中储券后,储户的亏损部分,泰丰补了上去。因此,不要责怪天河,爹,要怪……就怪我吧。”可卿也低了头去。
“不,我谁也不怪,孩子们,你们做得对,正所谓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向来是我们梅家经商这么多年所信奉的,唉!你们生不逢时啊,不像爹那会儿,社会单纯,民风朴实,生意好做,那会大清政府,社会上只承认银子,没有那么多种的货币在社会上流通,不像现在,居然不同地区,竟然可以发行自己地区的货币,而山高皇帝远,政府根本不管,实乃金融业上的一大奇观啊…..”梅开泰不停的摇着头,叹着气。
“是啊,所以才会给那些投机者,钻空子,大发国难财。哦,对了,梅老爷,昌记棉纱厂的贷款已经到期了,可是,却迟迟没有音讯前来还款,要不要我亲自去一趟,问一下昌记的舒老板,那笔贷款的事……这笔贷款有二十万之多……”天河忽然想起了昌记棉纱厂贷款的事情。
“别,天河,别去催款,昌记的舒老板,一向是诚信之人,可以这么说,昌记是看着泰丰成长的,也正是昌记,在泰丰最困境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将所有的资金存入了泰丰,为泰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所以…..我相信,昌记现在一定面临着危难,如果现在前去催款,那必定是给昌记以雪上加霜啊,而且……我也相信,舒老板不是那种欠账不还之人,我相信昌记,给他们一些时间吧……天河。”梅开泰语重心长的说。
“嗯嗯。”天河连连点头。
梅开泰继续道:“要不这样吧,伙计们的薪水,就从咱们泰丰金行那边调取出来,做暂时的资金周转,咱们再怎么着,不能让伙计们空着口袋过年吧,这…….天河,你看可以吗?”
正说着,一声洪亮的声音传来,道:“爹的方法不可取……”大家循声而去,却见昌鸿走进了泰丰,一时让大家吃惊不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