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同为宗室何助逆(2/2)
似乎又看透了关羽的心思,贾诩说道:“我也是听了云长之言,才想起过淮之后,南北便渐渐大不一样。无论是南船北马,还是南米北粟,我们地处江淮,尚有时间适应。曹操却没有机会了。”
说道这里,贾诩微眯的双眼露出寒光:“到时再设计一番,将曹操引到南方大战。等曹军水土不服,士卒染上大疫时,再趁势攻之,定能大获全胜。既然能如此取胜,又何必拘泥于水战、陆战呢?”
关羽听他说完连连点头。
此后又是数日过去。
这天刘备在衙内,正与群僚处理积压之事。忽然有人来报,曹操遣刘晔为使者,已经快到平舆。
刘备赶紧让关羽、刘邈一道前去,将刘晔迎回府衙。
见礼毕,刘备问道:“此时袁绍要起兵攻伐兖州,公不在陈留出谋划策,何故来此?”
刘晔说道:“若非刘皇叔擒住董承这逆贼,恐怕他又要矫诏多生事端。曹公特地派我前来,感谢刘皇叔深明大义。”
将董承并密诏送回陈留,不是刘备的本意。
他听后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实在不是滋味。便应付着和刘晔客气了几句。
随后刘晔又说道:“今尚有奸贼主谋袁绍,与董承等人表里弄权,互相回护。他凭借血书假诏,欺凌幼主,迫害英名,恃强侵土,妄动刀兵。曹公派我来平舆,就是请刘皇叔起仁义之师,诛除此等奸佞,以快世人之心。”
言讫,便将曹操的密书交与了刘备。
关羽听后暗忖“袁绍尚未见过衣带诏。他完全不知道,在那密诏之中,这汉献帝竟然把自己的皇叔,划为了曹操同等之人。袁绍这次假借诏书,却正好给了曹操让我等兴兵的口实。”
刘备看了那份密书之后,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关羽心想“不好!这刘晔极善言辞,大哥若是搭错了话,极易被他套进去。看来还得让陈公台出马才好。”
想到这里,他赶紧朝陈宫打眼色。
刘邈素来鄙薄刘晔身为宗室,却反去相助曹操。
此刻他正站在陈宫身旁,见到刘备在那为难,心中也是焦急。
突然,他看到了关羽的眼色,便以为是叫自己解围。在陈宫尚未开言之前,刘邈便把话说出了口。
他也不提这出兵之事,只是对刘晔讲宗室、臣子之道。
只听刘邈说道:“虽然天下大乱,但君臣名分仍在,纲纪尚未断绝。虽说乱臣贼子,人人可诛。但天子尚在朝堂,就忤逆天子之意,自行出兵诛戮,那是自专也。玄德虽为贵天子皇叔,但袁绍也官至大将军。未报天子而伐之,以下克上,自行擅专,乃是欺君之大罪也。”
刘邈说到这里,刘备在那连连点头。
原本关羽见他会错意,还有些紧张。现在见刘邈几句话,就让刘晔无法言语。关羽赶紧装作是认同其言,同众人一齐点头称赞。
只听刘邈继续讲道:“我等身为宗室,诸事更应小心。你我虽不能辅佐天子,匡正汉室,上报祖宗,下救黎庶。但也要时刻谨记,切不能挑唆公卿相斗,以致朝堂失和,否则何异于以臣伐君耶?待到日后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去见高祖?纵天子不德,也要谏之以忠言,正之以视听,不可造次妄为,以成臣子欺君之名。”
刘备听后连连赞道:“兄长之言甚是,备一定谨记于心。”
刘晔虽然能言善辩,但他此刻让刘邈给羞臊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向刘备应付了几句后,便去馆驿安歇。次日一早,拿了刘备的回书后,刘晔就匆匆离开了平舆。
正是:
身为宗室助权奸,朝堂之上可心安?
智谋过人再善辩,祖宗面前也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