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买炸药(二)(1/2)
这次杨庆伟终于相信了燕赵的话!“炸鬼子”和“炸鬼子坟”,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是炸死的,一个是炸活的,完全是两码事儿。
杨庆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他认为,目前,天河县的小鬼子,早就死绝了,骨头渣子可能都烂成了生物质!但是,日本人的坟(主要是开拓团民死后的坟),却是不计其数,天河县十四个乡镇,乡乡都有,随处可见。
燕赵要炸小日本儿的坟,随随便便就能找出三个五个。天河县全境二十多万人,日本开拓团民就有近一万人,按照这个比例,燕赵即使闭上眼睛炸,二十个坟里也能炸上一个。
燕赵素来痛恨日本人,杨庆伟或多或少的也了解一些,误以为燕赵找不到活着的日本鬼子,便想拿小鬼子的坟撒一撒气!中华民族和小鬼子仇深似海,打鬼子义不容辞,脱光膀子就干,不把小日本儿干服绝不罢休。但是,在和平年代,去炸日本人的坟,杨庆伟总觉得燕赵这么干有点儿“不招摇性”(违反道义)。
在杨庆伟的记忆中,干过这种缺德事儿的,只有明代的万历皇帝。号称明代第一宰相的张居正死后一年,万历皇帝就亲自下令,把张居正从棺材里抠出来鞭尸。至于那些挖坟盗墓,抠出尸体的,另当别论,没有主观故意。
中华民族素来宽容博爱,胸襟伟阔,连开拓团遗留的日本遗孤都能包容,并把他们抚养成人,从这个角度看,小鬼子的坟根本不算多大的事儿!
杨庆伟很纳闷儿,不明白小鬼子的坟冲撞到燕赵的哪根肺管子了,居然想用炸药,而且还是用梯恩梯去炸。这些坟大都已经无主,无非是多占了国家几块土地儿而已,几犁杖下去,就能钩平,播上种子,还能为天河农业振兴做点贡献。
用炸药去解决,劳民伤财,大材小用,杀鸡用了牛刀!
杨庆伟有心劝一劝燕赵,不要那么偏激。后来,想了一想还是决定算了!他早就听贺依婷提过,燕赵虽然聪明,但是说话办事,有时一根筋,明明知道是错的,却怎么也拽不回来,面子比天还大。
炸个坟也不犯法,抓到了就说误以为是黑土包炸错了,这种思想动态方面的问题,神仙谁也没辄,总不能让燕赵给去死人偿命,杨庆伟叹了一口气,随口问道:“行,你要多少?”
“太好了!”燕赵大乐,说道,“大伟你别急,我算一算!”
燕赵对炸药的种类、配比、性能、功效,等等,一无所知,给他一公斤炸药,能不能给一个好人儿炸出来个半身不遂的后果,他都不清楚,心里没有明确的概念。他是文科生,在理科知识方面,还不如杨庆伟这个理科差等生了解得多。
燕赵心道:炸药都是砂面子,一斤炸药,估计也就和一斤白糖差不多!他扳着手指头,认真数了数,几百个死尸,每个一斤,应该差不多够用。煞鬼的棺材又大又厚,至少得五斤。地道那么长,如果想要把它全部炸塌,大概也得需要个三四百斤炸药,这样算计下来,一千斤炸药应该足够用。
一千斤炸药,装在大麻袋里,也就是三四麻袋的事儿,不算多!燕赵算计好了数量,又及时把炸药数量换算成了体积,打算给杨庆伟一个直观的印象,一本正经的对杨庆伟道:“大伟,我不懂炸药......”燕赵倒很谦虚,“就你刚才说的梯什么梯就行,我估摸着总得一千来斤吧!好不好整?要是不好买,八百也行!”燕赵很会替别人着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