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劝燕赵下水(二)(1/2)
“二哥!”悲歌和燕赵一起摸爬滚打四年,简直就是燕赵肚子里的蛔虫,对他的性格一清二楚,早就料到燕赵会如此“顽固”,继续鼓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不厌其烦的啃他这块骨头,“盗墓可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那是技术活儿,最初盗墓那些人,用现在的话讲,还是正式的国家干部......”
悲歌为了说动燕赵,这几天的苦功夫没少下,搜集了无数历史书籍,引经据典,从秦末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盗秦陵开始讲起,讲到三国时,东吴主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再盗南越王赵婴齐墓;又讲曹操如何为了筹集军饷,设置丘发中将和摸金校尉等职务,专门负责盗墓。
然后,再讲有清一代,自顺治以下,各个皇帝,全都通过盗取明朝墓葬来充盈国库,千古一帝乾隆皇帝,更是暗渡陈仓,以修葺为由,盗明十三陵;又讲东陵大盗军阀孙殿英,炸慈禧墓,盗乾隆陵,长篇大论......
“二哥,”悲歌最后总结陈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代那些帝王将相都争着抢着去干的勾当,会错吗!他们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都不怕丢脸,咱们几个小白人儿,还怕啥!再说了,你打听打听,有谁对他们说三道四了!你再看看咱们三兄弟,都三十出头了,不但一事无成,还是三根光棍,老婆孩子都没着落,温饱也没解决,你要是真考虑国家层面的事儿,全中国都要奔小康了,咱们兄弟总不能给国家拖后腿吧!”
“那是自然!”燕赵振振有词,赞叹道:“你的口才有长进啊!你二哥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已经跨了世纪,自当事事冲在前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燕赵说话,在这方面,从不怕事儿大,总爱把自己往上层建筑上靠,好像能给他脸上增添多大光彩似的!为了迎合燕赵,悲歌、绿豆频频点头,纷纷表示赞同。
燕赵得到了鼓励,信心大涨,继续高谈宏论,俨然以人民的代表自居,郑重其事的道:“国家建设全面小康,我们**员和人民群众,虽然不能添砖加瓦,却也绝不能抽板拆桥!”
“就是!”悲歌点头赞许,“二哥,你既然是**员,就应该带头致富奔小康,绝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大潮中,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旁观者!那样绝对对不起**员这个光荣称号!”
“啪!”燕赵耳根子软,最怕被忽悠,重重的一拍桌子,竖起了大拇指,赞道:“言之有理!”
**********
悲歌见燕赵终于上了道儿,神秘兮兮的说道:“你们天河县一个叫起做龙村的屯子,我听说,前些天,那里的老百姓在翻地春种的时候,在地下发现了一座金代古村落的废墟,光是金代的古钱币,就挖出了满满十几麻袋。二哥,那可是十几麻袋啊!什么概念?”悲歌的表情十分夸张,“就是当废铜烂铁卖,也能卖不少钱!”
悲歌双眼放光,神驰天外,貌似已经看到了那些散发着泥土和铜锈气息的金代古钱。
“这算什么事儿!”燕赵很不以为然,反问道:“阿城你知道吧?金代王城的旧址就在市区南面,现在虽然早就风化了,变成了一座座黄土包子,老百姓们在种地的时候,经常还能翻出来一些金代的古钱币,也不值什么银子。我们家还有几十枚清代的铜钱儿呢,还有袁大脑袋,照样儿穷得叮当响。`”
燕赵把自己的家境,形成得十分凄惨。绿豆白了他一眼,心道,还能比我家困难吗!
“普通的古钱币虽然不值钱,但是一些稀少的钱币可是价值连城的!而且,难保没有其它的陪葬品。什么古玩玉器,珍珠玛瑙,咱们只要找到一件,一辈子吃穿就不用愁了!”悲歌悠然神往。
“你不是说那儿是古村遗迹吗,不是古墓,哪儿来的陪葬品?”燕赵纠正。
“有古村就说明有人住,人死了又不能在家里供着,总得埋吧,有坟墓就一定会有陪葬品!”悲歌信誓旦旦,十分肯定。
“谁说的!”燕赵瞪着一双小眼睛反驳,“我爷爷死的时候就没有陪葬的!你是不是鬼故事看多了!流毒害你不浅啊!”
“二哥,”悲歌被燕赵搞出了一脑门子汗,还好他事先准备的比较充分,“咱们都是文科生,你怎么忘了,古代人下葬,无论穷富,都有器物赔葬的习俗!”
“对!”燕赵摸了摸下巴。
“我听绿豆说,你是茅山道士,修为高得不得了!不比历届的祖师差!”悲歌不得不继续拍马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