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雾海雄鹰 > 决战9(生死搏杀)

决战9(生死搏杀)(1/2)

目录
好书推荐: 兽世之兽夫萌萌哒 吃货萌狐:王爷,深深宠 重生国民男神:帝少,放肆宠 练级狂魔 海贼王之海绵宝宝继承人 风水教父 六宫独宠:毒妃很倾城 狼穴终结者 最强狙击兵王 快穿之终极反派不在线

临近下午,天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恶劣,海风携带者雨水席卷而来,一团团雨云从远处涌过来,很快就把早晨还晴空万里的天空遮得严严实实,一排排浪花涌过来,在坚固的舰身上撞得粉碎,就连庞大的尼米兹号航母,也在风浪中来回摇摆。“将军!气象部门预测,天气还会继续恶化!”“报告将军!侦察机发现中国特混舰队已经停止前进!”“报告!无人机发现距离舰队一百五十海里海面有高速移动目标,判断为高速穿浪艇!”“什么?中国人想用*艇来袭击我们的特混舰队,笑话!这简直是送死!”“乔治先生!不可大意!中国人并不会在远海作战中使用022*艇,在我们的航空兵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这些小艇只会是移动的靶子!”亨特中将不知什么时候又返回了指挥舱,“哦!中将,你估计会是什么?”“应该携带的是海底机器人!昨天我们也同样遇到这种情况!”“终于露面了,我倒要看看,是我们的两栖机甲厉害,还是他的海底机器人厉害!”“指挥官!中国人善于使诈,他们从不会轻易地正面突击,除非占据绝对优势!”“你说的没错!命令舰队立刻全面警戒,另外两架激光拦截机准备升空!”“是!”

两架激光拦截机被加满燃料,牵引到甲板起飞位置,航母上的四台升降机一阵忙碌,又把一架e—3f,两架ef—18e和六架f—35c提上甲板,送到待飞区准备,在电磁弹射器的轰鸣声中,两架激光拦截机首先咆哮升空,紧接着配合作战的机群也随后升空,在舰队二点钟防线建立空中警戒,从马绍尔基地飞来的四架p—8b反潜巡逻机也赶到舰队上空,协同护航编队建立反潜警戒网,一个涵盖天上,水面和水下的警戒网在舰队四周形成。

威克岛机场,六架运输机已经准备就绪,由刘伟亲自带队的突击队整装待发,空降一旅的侦察连和山鹰特战队组成的精锐突击队,将在空军掩护下,对马绍尔群岛北部的塔翁吉环礁实施突袭,牵制马绍尔群岛的美军机动力量,孙凤武指挥空军第一战斗机联队主力—两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预警电子战机分队为这次突袭提供掩护和支援。美军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了拉利克群岛方向和南面的图瓦卢群岛,麦克斯上将虽然一直想夺回威克岛,但始终不能如愿,美军指挥官认为威克岛的中国守军仅能自保,最多能出动几架飞机骚扰一下,根本没有进攻能力。刘伟和孙凤武就是利用美军指挥官的这种心理,实施这次突袭。

突击队排着整齐的队形鱼贯进入运输机机舱,临上机舱前,战区司令部的一道命令把已经登机的刘伟请了下来,聂钰坤上将严令刘伟不得深入一线,不甘心的刘伟不敢违抗战区的命令,把指挥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副手刘杰少校。

机场上响起了巨大的轰鸣声,六架运输机依次滑上跑道,呼啸着冲上天空,紧接着二十四架歼—20,一架空警3000和两架ey—20大型电子战机先后咆哮升空,两个中队的歼—20分成两个护航编队,在六架运输机两侧担任伴随护航,预警机和电子战机在他们后方一百公里担任指挥和支援,机群采用无线电静默依靠预警机的引导,向目标飞去。

大批的海底机器人已经逼近美军舰队,海面上恶劣的天气,让护航编队的大部分水下探测设备很难正常使用,第一次投入作战的两栖机甲成了舰队的贴身保镖,这种外形科幻的人控机甲,携带一门水陆两用小口径速射炮,一门激光炮,两具小型*或*发射器,在水底可以发射小型高速*,在地面可以发射攻击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的*和*。机甲自身具有很强的防护水平,可以抵御30毫米机关炮攻击和炮弹碎片,30毫米以下*直接攻击,水底机动采用喷水推进,使用新型金属燃料电池作为动力。

潜伏在海底的两栖机甲很快就捕捉到了来袭的目标,几乎同时,水下机器人的感应器也捕捉到了陌生的水下目标,大部分机器人放弃了对舰队的攻击,转向新的威胁,和海底机器人相比,美军的机甲具有较好的远距离攻击能力,速射炮和小型鱼类发射器迅速开火,海底机器人一边躲避对方的攻击,一边启动自身携带的高速推进系统,像一条*一样向对手扑去,好几具水下机器人被炮弹和*击中,炸得粉碎,接近目标的机器人引爆自身携带的*,和对手同归已尽,巨大的爆炸不时从海底传来,冲击波让海面上的舰队都感到明显的震颤。两艘护卫舰和一艘驱逐舰遭到水下机器人攻击,猛烈的爆炸和大量的进水很快让三艘战舰消失在海面上,匆忙赶过去的救生艇和直升机只来得及捞起侥幸跳水逃生的舰员。空中的美军直升机和反潜机立刻投放大量深弹,海面上腾起一个个冲天水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遮天之无极大道尊 荒古圣体觉得我太极端! 一心退休的我却成了帝国上将 人形凶器,肉身成圣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仙武:从现实开始横推两界 工业克苏鲁?是克苏鲁工业!! 骑士不好当 佣兵战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