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五四运动(2/2)
日本当时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东与胶济铁路,同时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所以中国必须承认这一点。
外交家顾维钧则凭借对国际法深厚的研究据理力争,并逐条批驳日本的要求,他认为‘二十一条’的内容并不该算数,因为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条约效力仍存疑问,并且国际法中规定有‘情势变迁原则’,中国此前并未参加一战,但后来也对德宣战,因此条约失效。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占据上风,但受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日本最终还是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一些利益。
5月1日,英国代表将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通知中国代表,中国代表抗议巴黎会议割山东权利给日本。
紧接着,北京便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得到全国工人、商界大力支持的反帝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
陆于风回到北京那日是5月2号,回来后他扔掉了与程佳月有关的一切,希望今后的人生与她再无瓜葛。
来不及整理失恋悲伤情绪的他,很快投入了这场震惊中外的爱国风暴当中。
5月4日上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13校代表,在法政专门学校开会决议下午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北京十三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齐集**前举行示威,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到达**。
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在此次示威游行中,虽然游行队伍较为庞大,但陆于风竟遇上了自己的老同学就读于陆军讲习所的庄施隅以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朱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