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混战(107)(2/2)
但是,就算是这样邓班长依然坚持要执行敲边鼓的作战计划,其实,邓班长并不在乎生与死,他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够完成敲边鼓的作战任务。如果自己现在就停下来了,那么敲边鼓的作战计划肯定就没有办法再继续执行,只有自己继续向前,敲边鼓的作战计划才有可能成功,虽然说成功的几率也很低,但是毕竟有希望。军人,不就是追求着一片乌云下透露出来的那一丝胜利的希望,哪怕是付出生命,也要去努力追寻吗?
其实老郑这个时候是想劝邓班长放弃敲边鼓的作战计划,继续沿着枯河小道徘徊,寻找敌人可能存在的防御漏洞,再决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但是邓班长非常坚持,因为邓班长意识到一件事情,现在是在深夜当中,双方的主力部队肯定都在偃旗息鼓,养精蓄锐,一旦天亮了,双方的主力部队就即将进行正面作战,如果说自己不能利用好现在的时间,打乱对手的布置,恐怕对于整个774团而言,又是一场苦战和血战,尤其是团长的性格,一旦见红,那必须是杀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结局,774团已经死了太多的人。自己今天就要做个盖世英雄,就要做774团力挽狂澜的舵手,哪怕是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何惧何悔,774团大部分人能活着,活得更好,活得更有价值。
老郑这个时候实际上他觉得邓班长有点钻牛角尖了,但是老郑也不能够完全反对,因为作为一个老兵而言,在没有班长的情况下,他的责任就是辅助班长在战场上作出正确的决定,更为关键的,能够将所有的战士紧密的团结在这个小的指挥核心上面,这才是保证一支部队作战力的根本。而且老郑听完邓班长的话以后,其实他是很佩服邓班长,老郑明白其实邓班长现在实际上是一心求死,他希望自己死的更有价值。老郑不知道邓班长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但是老郑感觉的出来,其实邓班长面对死亡的时候,他有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唯一的一个小小的心愿,可能就是死的更有价值,仅此而已,这个看起来似乎很渺小的心愿,实际上却非常难以实现,绝大部分军人战死在沙场上,很多时候就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牺牲,就是一种炮灰,这是一些军人的可悲,但是任何的战争都有这样军人的存在,也就是这些所谓的炮灰的牺牲才铸造了辉煌的胜利。
老郑的心里确实是有担心的,他不知道邓班长的坚持是不是对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支持邓班长的行为是不是对的。这个对错不是指二班的生与死,还是指二班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但是团里的整体战局到底是怎么样的?二班这一个环节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实现的?实际上老郑心里也没有把握。但是老郑明白一件事情,就大局观而言,就整体战略眼光而言,邓班长是有过人之处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在以往的战斗过程当中已经被证明了很多次了。虽然邓班长是副班长,但是在二班的战术行动方向上,实际上还是邓班长一直在做决定,杨班长的重点实际上是战术执行的过程。
在邓班长说服老郑的这段时间里,实际上他不是对着老郑一个人说,而是对着二班所有的人说的,邓班长成功的说服了二班所有的战士,二班的战士这个时候的心其实是真的拧成了一条麻绳,他们被同一个战术目标,同一个战术意义,所统一,他们已经明白,当他们深入敌人的腹地的时候,其实退路已经没有了,生路也是非常渺茫的,反正是一死,不如一搏,至少也许他们能够在774团的战史上名垂千古。其实每个人,都是有一个英雄梦,当邓班长对着全班的人说:我们就要做774团的舵手,我们就是774团的盖世英雄,这场战争的胜负就是由我们来主宰的时候。实际上所有的人都被邓班长的话给点燃了,点燃了心里的那股英雄梦,这种时候,二班的战斗力基本上是爆棚的。正不正确,这个时候对于二班其他的战士而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坚信邓班长是对的,他们坚信在邓班长的引导下,他们一定能够力挽狂澜,能够以一个点撬动整个战场,能够成为774团制胜的关键所在,他们是774团的英雄,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英雄。如果死亡是必须的,所有的军人都希望带着带着英雄的影子壮烈的离开。
这个短暂的停留,实际上反而成为了二班团结一心,走向战场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二班坚定的执行自己作战计划的关键节点,这个时候,对手的声音消失的时间其实已经有七八分钟了,二班开始慢慢的越过河堤,向西面继续进发。虽然说二班现在所有的人都被点燃了,但是并不代表这个时候的二班的战士是冲动的,相反每一个人都更加理智了,对于战场他们都更加谨慎,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自己活着才能够完成敲边鼓的作战计划,如果现在自己就死了,那么敲边鼓的作战计划就彻底失败了,那么自己真是死的毫无价值。所以每个人都很清楚一件事情,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牺牲的地方,那么,自己实现自我英雄价值的的梦就彻底破碎了,自己生命价值升华的地点也许距离这里只有三四百米,这么多年,这么多路都走过来了,如果在最后这一刻自己没有坚持住,那真是一场人生的遗憾。战士可以死!但绝不能带着遗憾去见阎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