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简易鱼叉(2/2)
用长矛扎鱼,一来水对光线的折射问题,二来水面的波动,三来只有一枚尖头,所以要一矛就叉到鱼还是挺困难的,除非经过大量的练习。可是贝尔做的简易鱼叉,就有好几个尖头,增加了捕猎范围,成功率当然会增加。
这就像是独头弹和散弹的区别。经过长期练习的神枪手当然可以做到弹无虚发,可是对于技术一般的大众来说,肯定是使用散弹的命中率更高一些。
说做就做,这附近没有大竹子,又不能花时间到齐山另一头去找,毕竟他们随时会来接自己的。只能因陋就简,用木头凑合吧。以后离开了齐山,再去寻找竹子就是了。江南地区,各种野生竹子还是挺常见的。
粗细合适的小树,伐倒了削成木棍。然后在距离一端20-30厘米的地方用藤条绑扎紧。绑好之后,用小刀将这一端分成三等分或者四等分,每一等份都削尖,这样就做成了三个或者四个尖头。
接下来是用细藤条在四等分或者三等分之间来回缠绕,作用是让这几个尖头分开,形成一个多头叉子的形状。就这么容易,一个简易鱼叉就已经做好。然后在火里烤一烤,使木头变硬,再次打磨尖头,那就更好用了。
其实刘宝还是觉得用竹子做的简易鱼叉更好,竹子的硬度和强度都很好,削尖之后甚至不用火烤,也可以保持很好的尖锐程度。而且竹子本身就以韧性出名,粗细合适的话,竹子可以削出更多的尖头,杀伤力更大,成功率也会更高。可惜的是这边只有米竹,实在是不堪用。
咦?笨啊,既然竹子的做不了,那么铁的呢?现代社会的时候,刘宝可不止一次的看人使用铁制的多头鱼叉,那效果可是杠杠的。记得有人用长长的竹竿,前面套上一个足有九个尖端的鱼叉头,然后在湖岸边走着,看见鱼就直接往那里猛插一竿子,往往都有收获。
还有人用的是一般长度的竹竿,但是在竹竿的后面系上一截绳索,类似于标枪一般。不论是鱼,还是其他什么猎物,距离够近的话就一鱼叉飞过去,然后再用绳索回收。
因为那是用的是金属制作的,所以也不需要担心鱼叉头会损毁,可以重复利用,怎么都比这些竹子木头做的简易鱼叉的效果要强多了吧?
更何况,自己可是带了三背篓的钢铁,这原材料的事情也不用操心了。正好闲来无事,干脆做一个看看?
想到就去做,这是刘宝穿越之后养成的良好习惯。丢下手里做好的木头鱼叉,他掉头就跑去窝棚,大黄小黄还是一边互相打闹一边紧紧跟在他后面。
进了窝棚,刘宝就在三个背篓里翻找起来。找着找着,他突然手上的动作一停,想起一茬来。片刻之后,拍拍脑袋,刘宝又开始蹲在地上烦恼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