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手工织网(2/2)
刘宝作出示范之后,族人们也都看懂了,跟着就去做了起来,而刘宝这时候就可以甩着手在一边做监工了。
“这是干回老本行了啊?又找回点在工地上巡视的感觉了。”摸着脑袋,刘宝自嘲的笑了笑。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手上树枝的长短,再同样做出几把量尺,分发到族人们的手中,这样后面编出来的网格都可以大小一致。
自然,刘宝做的量尺尺寸还是比较可观的,跟自己四指并拢之后的手掌宽度差不多。这也算是遵照传统了吧?怎么说也要抓大放小,可持续发展。他可不会像现代时候那样,市面上出现的渔网都是一根婴儿的手指都塞不进去的那种。
捶打藤条的速度快不起来,用藤条纤维搓制绳索也比较慢,但是用现成的绳子编网就比较快了,尤其是这种最简单的编织方法。所以没多久,大家就发现自己没事可干了,绳索都用完了。咋整?停工待料呗,洞里顿时又传出了“噼里啪啦”的敲击藤条的声音。
刘宝摸摸脑袋,其实也可以用简单的流水线作业,一半人捶打藤条,另一半人编织绳索,他一个人编网就可以。不过刘宝就是想让大家都练练手,亲自投入到每个环节的工作中去,所以他也没提出分工合作的办法,同样拿着木棍去敲藤条了。
至于族人们以后做熟练了,要是自己能想出流水线的做法,那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也乐见其成。天助自助之人,总不能什么事都靠自己吧?一开始就得培养族人们的自主精神。而且早培养比晚培养要好,就从现在的织网开始。
五六个人同时干活,即便还不怎么熟练,那效率也不是刘宝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比拟的。到了下午时分,见大家都已经熟悉了手头的工作,应该也不会出什么大纰漏,刘宝便抽身而出,做点其他的杂事。
还有什么杂事?别忘了哪里还有两根毛竹没去处理呢。等到拦网捕到鱼之后,烤着吃就算了。要是做鱼汤的话,这么多人怎么喝?就靠着那四个陶碗,大家轮流来吗?想想就觉得不靠谱。
所以刘宝现在要做的,就是沿着毛竹的竹节,将整根竹子分成一段段的竹筒,粗加工一下就好。然后再用小刀慢慢将竹节削成竹碗。
他打算做的,是先弄出来一个成品,然后将那一段段的竹筒和成品竹碗一起交给老斧头,让他去做。连打磨工作都可以耐心的做下来,这样简单的手工活应该更没什么难度了吧?顶多消耗点时间罢了。
而且交给老斧头的安全带卡扣也被他打磨好了,正好直接就能用上,所谓一事不烦二主嘛。织网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的。好吧,其实刘宝这家伙就是在为自己的偷懒找借口,他也算是比较缺乏耐心,既然现在有壮丁可拉,那他自然毫不犹豫的去拉了。
拍拍老斧头的肩膀,把他手上的藤条交给其他人。刘宝就把老斧头拉过来,把自己做出来的竹碗给他看,确认他看明白了,就把一段段的带节竹筒交到老斧头的手上。行了,这事已经跟自己无关了,这也算是人尽其用,包干到户吧?摸摸脑袋。刘宝还有点小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