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景仰大诗圣(2/2)
“这个嘛,也可以这么说。哎,人各有志,人各有命,许多事皆不可强求。试想,如果人家也有千亩良田身家亿万,谁还有心思苦读诗书,或千方百计地谋求一官半职。”子美“绝知此事”一般。
“想不到不仅仁兄的诗作惊天地泣鬼神,连见识也是卓越不凡深邃独到哪!”清清由衷地盛赞道。
“哪里哪里,只是为兄我多走了几年桥多吃了几粒盐而已。”
“仁兄,请不必自谦,您的美名早已响彻三界。”
“仁兄,您真是说到做到的千古一君,您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仁兄,您真的做到了。”
“哦,我倒是首次听人如此评价,此话怎讲?”
“读先生的诗作,那叫人如临其境的意境,那工整的对仗,那精美的语言,那精炼的字眼,堪称每字皆为诗眼。如果我大宋朝谁敢说您没有工匠精神,谁敢说他有呢?”清清钦佩地赞叹曰。
“您是如何做到‘出语惊人’的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子美对答如流。
“哦,对,您给后世人文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直通锦绣前程。”
“仁兄,您不仅把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而且,朋友遍及天下,我知道的有诗仙李白,还有一位画家曹霸。”
“对,我曾写过‘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描述主人公曹霸献身艺术物我两忘的事迹。”
“诚然,您的好友曹霸专心致志与绘画,以至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准,对于功名利禄是漠不关心的,如果人皆如此,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醉心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乐此不疲,何愁国家不兴旺发达?”
“仁兄,我有一个问题特向您请教,请不要动怒。”清清生怕得罪了诗圣。
“仁兄,您看贵地的竹丛长得好好的,您何为偏偏看不惯呢?”清清一脸的不解,对大诗人也不敢完全苟同。
“哦,你是说我写的‘新松恨不高千丈,恶竹应须斩万竿。’”
“何曾不是?在我的老家巴蜀大地上,最成气候的竹还被称为‘慈竹’,那令人触之生凉的翠枝绿叶,那低垂柔顺的竹稍,看起来多令人陶醉,蓬勃的竹丛,像熊猫一样憨态迷人,远望它们,像一群胖乎乎的毛毛虫,这不象征着整个中华大地励志的人们有朝一日从低迷而踏实的毛毛虫蜕变为五彩缤纷的蝴蝶吗?”清清装着胆子据理力争道。
“这个嘛,我可能当时觉得竹丛长得太快,挡住了视线吧,没想到让才妹不悦了。”子美有些过意不去了。
“没想到闻名遐迩的大诗人如此体谅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其实,我要强调的是仁兄此句的深层要义,当然,您是知道的,您肯定更想表达的是义无反顾地扶持正人君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地贬抑不共戴天的卑鄙小人,是吧?”
“所谓‘诗之言志’,我正有此意,没想到才妹的领悟力如此出众。”
“仁兄,过奖了,我这人夸不得,一夸的话,就飘飘然了。
“那你飘一个给我看看,也当一回大宋‘诗仙’呗。”
哈哈哈!清清在子美的朗声大笑中突然醒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