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平安幸福夜(2/2)
“哎呀,好烫!”灵儿一口咬去,里面的肉汁直流,且钻心地滚烫。
“姑娘,吃灌汤包还有一定的秘诀呢,那就是‘慢慢提,轻轻移;先开窗,后喝汤。”旁边一位老奶奶善意的地提醒道。
姐妹俩一下便悟出了吃汤包的诀窍。
“哦,谢谢老人家。”清清微笑着致谢。
“姐姐,想不到,黄河鲤鱼美味,这蟹黄包更美味,走,我去问问店家是怎么做出的好么?”灵儿忍不住对姐姐谈了感受。
“蟹黄汤包作为尊贵的食物,登场也是有考究的。吃汤包通常要预约,一般在客人到来前半小时才从水池里捞蟹清蒸,剥壳、取黄、掏肉,然后和料、包馅、制作,确保可口新鲜。今天,两位客官的运气很好,刚才那桌客人少来了二位,所以,你们能及时吃上美味无比的蟹黄灌汤包。‘慢提’,轻轻腾腾热气笼罩之下,那薄如纸张的表皮之内,黄的油、粉的肉,随着汤汁缓缓晃荡,筷头稍稍用力不当,就会像水岸遭遇管涌,引发决堤。吃客没有提醒和示范,通常会洋相百出,甚至‘暴殄天物’。”
“谢谢老板的解答,又让我们长见识了。”灵儿谢道。
“妹妹,我们先来谈谈孔子的饮食主张,你就明白我们后世之人为什么在饮食上要追求‘精益求精了’。子曰:‘食不厌精,烩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太难了,什么意思呢?”把灵儿听得一头雾水。
“粮食不要压得过于精,肉类不要切得过于细。‘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不按那方法分解的,便叫‘割不正’。牛羊因为割不正而受更多的痛苦的肉,这种肉不能吃。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能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要吃,非吃饭的时间不要吃东西,不以正确方法宰杀的肉类不要吃,没有酱制过的肉不要吃,(没有酱过的肉腥味比较大),饭桌上肉类即便非常多,但是吃的肉类比量不要多过谷米类。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要吃,(商家为利益可能制使酒肉不洁净)吃饭的时候,要常吃姜,但也不要吃的太多。(姜有解毒的功效,以防食物中毒)用于祭祀的肉类一定要是鲜肉,不要用过夜的肉。祭祀的肉品不要超过三天,超过三天的肉会变质,时间太长就不能食用了,可能会中毒。”
“怪不得孔子是大圣人,连饮食都是这般讲究。”灵儿不由自主的赞叹道。
“你今天也不错哦,遵循着孔先生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清清笑眯眯地夸奖道。
姐妹俩来到一家客栈,不知今天怎么了?早已累得筋疲力尽,早早地洗漱完毕,检查房间安全,幸福地睡去。